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青海湖近8000年来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文 《青海地质》1992,1(1):70-72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 Mast)残木、部分地层测年资料、湖成地貌,结合树木年轮和湖水观测资料,探讨近8000年来青海湖演变史并概略预测其发展趋势:8000—3500a.B.P.为暖湿期,3500a.B.P.以来渐趋冷干—干旱,600a.B.P.以来又几经暖湿—冷干的更替;在不考虑温室效应的前提下,大致在133年后湖水达补耗水量平衡期;在温室效应的影响下,湖水将提前于下世纪中叶进入补耗平衡期。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东部地区(简称青东地区)是省内经济比较发达,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省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发生区。一九九一年汛前及汛期青海省环境水文地质总站以减灾服务为目的,结合对已有调查资料的分析,选取二十余处重点灾害易发地段为代表,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工作。本文拟以这二十余处灾害易发地段为例,探讨青东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发育特点。一、环境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徐国文  何川  胡雄玉  王士民 《岩土力学》2015,36(Z2):132-138
传统西原模型难以描述岩石的非线性加速流变特性,根据Riemann-Liouville分数阶微积分理论,采用分数阶黏壶及非线性黏塑性体NVPB(nonlinear viscoplastic body)模型,分别取代传统西原模型黏弹性体中的牛顿黏壶及黏塑性体,提出改进的西原模型,并推导出岩石在恒应力情况下的三维蠕变本构方程。模型采用基于流变阶段分解-粒子群-模拟退火算法相结合的智能算法对已有的试验数据进行反演,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反映岩石3个阶段的蠕变特征。通过对模型的敏感性分析发现,岩石的非线性渐变过程及加速蠕变阶段的快慢程度分别由分数阶导数的阶次及流变指数控制,传统西原模型是改进西原模型的一种特例。  相似文献   
5.
深埋碳质千枚岩力学特性及其能量损伤演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深埋碳质千枚岩的遇水软化损伤特性和微层理结构的各向异性,开展了不同层理角度和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千枚岩力学试验。并基于能量损伤演化机制分析了层理角度和含水状态对千枚岩储能机制和释能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埋碳质千枚岩的各向异性特性和遇水软化效应是千枚岩内部的沉积层理、层状薄片矿物和高黏土矿物成分导致的固有特性;其破坏机制及其强度各向异性主要受控于层理面间的弱胶结作用,这种弱面效应会随着围压的增大而降低;千枚岩遇水后其力学特性和脆性被弱化,宏观破坏角增大,表现出张拉破坏减弱,剪切破坏增强;基于弹性能和耗散能比例曲线的S型变化规律与能量演化规律,将岩石的渐进破裂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并采用能量损伤演化理论探讨了I型和II型两种典型岩石破坏方式的能量机制及其损伤演化机制;层理方向和含水状态对千枚岩的储能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层理方向对千枚岩的释能机制和损伤破裂演化机制影响不大,而千枚岩的储能与释能机制则对含水状态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