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玉琳 《地质学刊》2008,32(1):78-78
2007年12月28日,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无锡市地质灾害勘查与防治规划”在南京通过了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专家评审。  相似文献   
2.
徐玉琳 《江苏地质》1997,21(4):235-238
江苏省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花岗闪长斑岩,石灰岩及第三系和第四系砂,中粗砂,中细砂中。水中可溶SiO2含量较高,水化学类型多为氯化物型,硫酸盐型,氯化物重碳酸盐型及重碳酸盐型。水化学成分与温度密切相关,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化学类型呈现重碳酸盐型→氯化物型或重碳盐型→硫酸盐型→氯化物型的变化趋势。多年水化学动态稳定,适宜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主要呈岩株产于穹窿的东部,在穹窿的核部及西部,晚阶段的细晶岩和花岗斑岩岩墙发育良好。 岩石呈肉红色、中粒斑状至半自形粒状结构,暗色的黑鳞云母1-3%,钠长石20-30%,微斜长石35-45%,石英35-40%。斑晶是微斜长石。 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是SiO_2>71%,K_2O十Na_2O>8%,Na_2O/K_2O=0.83,F=0.76%,Li_2O>0.11%,FeO+Fe_2O_3<2%,CaO=0.46%,MgO=0.14%,P_2O_5=0.02%。Sr~(87)/Sr~(86)=0.7159-0.746。 从下到上,花岗岩内发育了七个蚀变带:钾化花岗岩; 钾化和钠化花岗岩;强钠化和钾化花岗岩;强钠化和弱云英岩化和钾化花岗岩;云英岩化,钠化及钾化花岗岩;强云英岩化,钠化和钾化花岗岩及云英岩。 花岗岩内部的矿化包括花岗岩蚀变带内的(TR)、Ta、Nb、Sn、W、(Li)矿化及伟晶岩内Be矿化。外接触带的矿化包括条纹岩型Be、W、Sn矿化,萤石型白钨矿化,锡石-硫化物型及裂隙充填型的Sn、Pb、Zn矿化。所以,矿化分带表现为TR-Nb-Ta-Be-W-Sn-Pb-Zn-Fe-Sb。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2006年9月11日的南京石膏矿特大突水灾害不仅改变了矿区及外围的地下水流场, 并引发了矿区地面沉降变形, 对地表附属物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造成了包括矿山关闭在内的巨大财产损失。南京石膏矿涉及典型的深部矿山地质工程问题, 影响地下开采稳定、矿山灾害和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是矿体及围岩的岩性结构及岩体结构构造, 特别是断裂构造及其影响带裂隙发育情况、富水性、导水率。围岩的岩溶强烈富水带的存在是矿坑突水的直接水源; 矿体的软岩特性、矿山开采扰动使采场周围的应力场重新分布、开采对断裂构造及裂隙带等结构体的活化作用都加剧了突水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则任  徐玉琳 《地质学刊》1998,22(A12):33-40
全面阐述了江苏省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危害程度,以及社会各界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治工作,同时也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并针对省内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点,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玉琳  范广勤 《地质学刊》2009,33(4):F0004-F0004
2009年10月,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刘聪率团赴瑞典、冰岛进行友好访问,重点考察这两个国家在地热资源勘察、开发利用方面的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为科学利用、管理江苏地热资源和促进地热产业发展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来地质环境以及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和工作实践,文章充分研究突发性地质灾害孕育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人类活动以及气象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滑坡灾害“潜势度”、“发育度”、“易发度”和建立临界降雨量预警判据,采用GIS技术与数学模型整合的空间分析方法,实现了江苏省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2004年和2005年汛期实践结果表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阐述了江苏省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危害程度以及社会各界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治工作,同时也对各类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并针对省内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点,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9.
深层含水系统地下水水质咸化是南通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之一,文章从第四纪含水系统自身特有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以及地下水开采两方面,对南通市深层含水系统地下水水质咸化特征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区内除长江沿岸局部地带出露泥盆系外,大部地区为第四系松散层覆盖,厚度一般200~360m,垂向上多层含水砂层相互叠置,赋存有丰富的地下水.自上而下可划分为浅层、中层以及深层含水系统,其中浅层、中层含水系统埋藏于180m以浅,多为咸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深层含水系统埋藏于180m以深,地下水具有水质优、水量丰富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开发利用.深层地下水的大量开发利用,改变了地下水的天然动态,水位连年持续下降,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区域水位降落漏斗.1997年,南通市最低水位埋深45.0m,下降速率高达1.5m/a,水位埋深大于20.0m的范围达5100km2.此后,区域水位降落漏斗仍在继续扩大、加深,2000年水位埋深已降至56m.随着区域水位降落漏斗的形成和发展,该市深层地下水水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水质动态总体呈咸化趋势,咸化速率由小于4mg/l*a到大于20mg/l\5a不等.在水位漏斗中心区、上部隔水层发育较差地段以及东部沿海地带咸化最为严重,并呈现自西向东咸化程度加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本区深层地下水水质咸化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中层含水系统内咸水越流补给,导致深层含水系统水质咸化.在天然条件下,由于地下水运动缓慢,交替周期长,区内各含水系统地下水水质动态相对稳定.但是,人为强烈开采深层地下水,使其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中层含水系统与深层含水系统之间出现较大的渗透压,大大激化了中层含水系统的越流补给,致使高矿化水入侵深层含水系统,导致地下水水质咸化;(2)深层含水系统相对隔水顶板粘性土压缩释水补给导致深层含水系统水质咸化.地下水水头降低,打破了地下水原始平衡状态,深层含水系统上部相对隔水顶板粘性土层中的水,在水头差驱使下流向含水层,结果也降低了粘性土中孔隙水对上覆地层的支撑力,导致粘性土层压缩并向含水层排水,即粘性土压缩水;(3)深层含水系统中微咸水、半咸水的迳流补给导致深层含水系统水质咸化.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水力坡度变陡,迳流速度加快,周边同一含水层高矿化度地下水迅速向漏斗中心流动,导致水质咸化;(4)成井工艺不合格造成深层含水系统水质咸化.因打井市场的开放,一些没有资质打井队伍也进入市场承担工程,由于设备、技术手段不足,采用通天回填现象较普遍,止水质量较差,如果上覆有咸水或微咸水,往往使井边附近地带的地下淡水明显咸化而很快不能使用.  相似文献   
10.
徐玉琳 《地质学刊》2004,28(2):99-99
由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持召开的“全国2002年~2003年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成果验收会于2004年5月26日~27日在北京举行。国土资源部环境司陶庆法副司长、中国地调局张作辰处长、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的领导以及28个省(市)国土资源厅、地调院和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负责人共76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