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平顺铁矿为山西省南部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床之一,矿区内发育有东西两岩浆岩带,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具有低硅(绝大部分小于56%)、高镁(Mg#=51.47~81.66,平均值为61.4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K)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LREE富集,HREE亏损,无或只有微弱的正铕异常,富集放射性成因Pb,以及第一岩浆岩带橄榄辉长岩含有大量橄榄石、角闪石和辉石的捕掳晶等特点,显示两岩浆岩带具有起源相同、快速侵位的特点。平顺地区6个典型钻孔岩性的化学分析结果说明岩浆后期热液具有从东往西运移的趋势。结合两岩浆岩带侵位特点,提出第二岩浆岩带是由第一岩浆岩带晚期岩浆侧向侵位形成,二者之间在某一范围内深部相连,并可能成矿的观点。这为本区将来深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太行山南段平顺铁矿矿区构造特征及岩浆岩的动力学分析研究,认为第一岩浆岩带属于被动侵位机制,岩体内部成矿潜力较大;第二岩浆岩带为主动侵位机制,背斜核部及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为有利成矿区。同时根据岩石、矿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Pb同位素特征及矿体与岩体的关系,认为晚期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但早期基性—超基性岩间接为铁矿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矿体的形态明显受到接触面及周边构造形态的控制,呈不规则板状、透镜状、分枝状、羽状分布。最后运用矿体成矿规律、磁异常、电法异常等找矿预测方法,在研究区内圈出了龙降沟岩体南缘、双井、东郊3个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3.
太行山南段平顺地区矽卡岩铁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顺地区矽卡岩型铁矿位于太行山南段山西省境内,主要产于燕山期中性侵入岩与中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化蚀变带明显,钠长石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矿化蚀变带特征和黄铁矿矿物(204Pb/204Pb=17.741~18.301,平均值17.993;207Pb204=Pb=15.433~15.551,平均值15.495)与早期侵入岩(206Pb/204Pb=17.859~18.474;207Pb/204Pb=15.429~15.431)以及晚期侵入岩(206Pb/204Pb=17.959~18.223,平均值18.088;207Pb/=204Pb:15.434~15.566,平均值15.536)的Pb同位素组成均说明晚期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但早期超基性一基性侵入岩通过被晚期中性侵入岩交代同化,大量铁质进入晚期中性岩浆之内,间接为铁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晚期侵入体的岩浆热液不仅是成矿物质的栽体,而且所产生的压应力和热能成为成矿流体运移的驱动力.在成矿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本区矽卡岩型铁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南段平顺地区杂岩体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行山南段平顺杂岩体是一套主要由早、晚两期岩体组成,早期侵入岩以橄榄辉长辉绿岩为主,晚期侵入岩主要为闪长岩—二长闪长岩,二者接触部位为晚期暗色不等粒闪长岩。早期侵入岩中有大量橄榄石、辉石以及角闪石捕掳晶出现,相对晚期侵入岩含捕掳晶较少,但偶尔可以见到斜长石成分和结构不平衡现象。早、晚两期侵入岩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点:低硅高镁;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并显示轻微Eu正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K)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富集放射性成因Pb[n(206Pb)/n(204Pb)=17741~18474,n(207Pb)/n(204Pb)=15429~15612]。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套早晚两期岩体是同源的,起源于EM部分熔融并底侵到下地壳,所带的高热流引起古老下地壳(特别是TTG)的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然后形成混合岩浆,再经过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了平顺地区杂岩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太行山南段平顺铁矿矿区构造特征及岩浆岩的动力学分析研究,认为第一岩浆岩带属于被动侵位机制,岩体内部成矿潜力较大;第二岩浆岩带为主动侵位机制,背斜核部及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为有利成矿区。同时根据岩石、矿石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Pb同位素特征及矿体与岩体的关系,认为晚期闪长岩是主要的成矿母岩,但早期基性—超基性岩间接为铁矿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矿体的形态明显受到接触面及周边构造形态的控制,呈不规则板状、透镜状、分枝状、羽状分布。最后运用矿体成矿规律、磁异常、电法异常等找矿预测方法,在研究区内圈出了龙降沟岩体南缘、双井、东郊3个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