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克清 《海洋科学》1984,8(6):17-18
1976年以来,陆续报道过一些关于上海、苏南和浙北第四纪海生脊椎动物的骨骸,代表地史时期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海生生物,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下蜀组在长江下游分布很广,与农副业生产关系密切,是许多大型工程建筑的地基持力层。虽然几十年来许多地层古生物学工作者做了大量的研究,使之成为晚新生界的典型层位,但对其成因和代表的环境等尚存在分歧看法。本文讨论一例五十年代可能发现于下蜀组底部的、近年来生境研究得十分清楚的生物化石,认为下蜀组沉积初期的环境可能是温湿、低平、多水域的,沉积成因类型可能是水成的。在生物证据不多的情况下,哪怕增加一点点说明问题的生物线索都显得异常珍贵,因为往往生物反映的环境面貌比较地全面和具体。  相似文献   
3.
1907年德帕锐她立的“德帕锐定律”,其内容是:“在古生物的每一个小的分支中“,都是从小的体型开始,以后体型逐渐增大,最后达到最大体型。当它们达到最大体型的阶段,这一分支就绝灭了。”1965年,经裴文中研究,该定律修订成:“在古生物的每一个小的分支中,都是从小的体型开始,以后体型逐渐增大。当达到最大体型后又缩小。在缩小的过程中,这一分支开始绝灭”。根据作者的化石标本,糜鹿最大个体可延续到商周时期。尔后,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片土地被耕耘,迫使麋鹿向中国东南平原迁徙。由于不能抵御敌害的攻击,它们被限制在有限的范围内生活,其数量变得越来越少,相应地个体也变小,最后灭绝。作者认为裴文中的修订与德帕锐的建立同等重要,作者建议将“德帕锐定律”改名为“德帕锐—裴文中定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的亚洲象化石,发现于贵州铜仁,代表这一物种在该省地层中的首例记录。在我国,贵州是以脊椎动物化石丰富和重要而称著的省份之一,但文献不集中,参考不便利。为此,作者集中了该省全部属类及其地质地理分布的主要资料,并讨论了相关问题,以冀为该省的进一步发现或研究提供一个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封神榜》里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作者不知为何物,但是本文论述的四不像却是地史上、历史上和今天都实实在在存在着的一种中外驰名的、学术界和一般群众都饶趣味的鹿科(Cervidae)动物(图1)。为什么称它为四不像?据说是因为它的角似鹿非鹿、颈似驼非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其中似鹿非鹿说得似是而非,因为它本身也是一种鹿:所谓的“似鹿非鹿”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除了智人(Homo sapiens L.)以外,代表20个以上物种,具体种类和产地如下: 它们基本上都属于全新世,石化较浅。个别标本可能层位较低,如:青浦城郊的水牛和练塘的四不像鹿,可能属于更新世的晚期。多数标本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文化遗址上海县的马桥和青浦县的松泽。遗址的标本家畜(家猪)和易于猎获的偶蹄动物占大多数;标本十分破碎,反映先民为敲骨吸髓或制作骨角工具而打碎,带有很浓厚的人为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数千年来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对于这个地区某些动物的绝衰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环境的变化对于这个地区某些动物的绝衰产生纯自然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气候和地理的变迁。我国近五千年来,可以划分出明显的四个温暖时期和四个寒冷时期。  相似文献   
8.
9.
鉴于野生麋鹿在人们直接研究它的野生习性前已经绝灭,简接推断总带有某些危险性,而本文报导的一件产于青浦的、连同先前发表过的10余件产于我国其它地区的比较完整的角枝,区别于遗址中的多数破碎标本,先民干扰的因素较少,它们和它们产出的地层却有希望弥补不足,能直接反映当时的古生态和自然面貌,因而具有特别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龙骨与龙齿化石的科学归属,药用和科学价值,并对实践中药用和科学研究相左的问题提出了恰当的对待和处置的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