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扬子地台东南大陆边缘上震旦统硅质岩的超微组构及其成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伊海生  曾允孕 《地质学报》1994,68(2):132-141,T002
根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以及X射线衍射和能谱分析,在层状硅质岩中鉴定出最古老的海绵骨针和放射虫化石,提出古菌藻类微生物活动在硅质沉淀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微生物活动形成了一系列形状奇特的石英单晶和集合体,生物成因的单晶常呈球状、杆棒状、板状、胶粒状和晶粒状,最常见的集合体是由密集分布的球形石英构成的莓群,被认为是典型的细菌成因。其它蜂巢状,双联球状、链球状和球状集合体可能是藻类细胞硅化的结果,它们  相似文献   
2.
3.
李祥辉  曾允孕 《沉积学报》1999,17(3):339-344
扬子西缘龙门山山前带泥盆纪发育一套碳酸盐与陆源碎屑混合的沉积体系,这套混积沉积体系中可识别出2个层序组、8个混积层序。研究表明,SS2 层序组的各层序( S4 ~ S7)混积作用主要产生于TST中,SS3 层序组的各层序( S8 ~ S11) 混积作用则集中于SMT/ LST及早期 TST, HST普遍不发育混积作用;从SS2 到 SS3,混积类型由泥质陆棚背景的混积Ⅰ型向砂灰质混积Ⅱ型转变,混积作用从间断和原地混合到相的混合变化;SS2各层序具有持续缓慢海侵-相对快速海退特点,总体表现出较长期的构造活跃-较短期稳定样式,SS3各层序则具相对快速海侵-持续缓慢海退结构,总体构造活跃样式为四个活跃-稳定叠加的跳跃式。  相似文献   
4.
楼章华  曾允孕 《沉积学报》1995,13(A01):63-70
相似的岩石组分决定了相似的成岩特征。但是,控制成岩自生矿物种类,顺序,相对含量和孔隙定化还有:(1)孔隙不地球化学性质;(2)埋深和地温梯度;和(3)沉积环境等,这些因素在区域上的判别成了区域上的成岩作用差异。其中具有不同孔隙水成因的局部水动力单元决定了区域上的成岩相类型和成岩相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