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1.
青白口系石碌群属于一套海相沉积经变质的以细粒碎屑岩、泥岩及镁质碳酸岩夹火山岩为原岩的变质岩系组合,赋存有沉积变质型铁矿和热液型铜钴矿。岩石经历了多期次变形作用的改造,总体表现为由褶皱变形往韧脆性断裂变形演化的特征,褶皱变形包含了三个变形序列的构造形迹组合。与铁矿主成矿期密切有关的NW向石碌复向斜属于海西.印支期造山运动...  相似文献   
2.
海南岛燕山期逆冲推覆构造有NE向有军营-红岭构造带、戈枕构造带。两构造带都倾向NW,具有由NW往SE向逆冲推覆的运动学特征。在生成时间上,戈枕构造带略早,而军营-红岭逆冲构造带略晚,属于后从式逆冲推覆构造体系。其生成与印支块体和亚洲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厘定,为深入研究海南岛燕山阶段构造环境转化及其控矿作用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中部古生代盆地经历了多阶段、多旋回的演化发展,总体处于一个SN向伸展的区域性构造环境中,地壳由南至北发生裂解,形成了近EW向的早、晚古生代海盆。早古生代海盆自寒武纪地壳的裂解至志留纪的闭合,表现出多阶段或多幕次的早张晚压的环境背景中,地壳以差异升降运动为特点,并最终在志留纪末隆起为陆,缺失上、中泥盆统的沉积。晚古生代盆地具有盆地西浅东深的格局,经历了由西至东的剪刀式消减闭合过程,岩浆作用从西到东呈现出由老至新的演化,并形成了略向南面突出的EW向弧形展布的花岗岩带和构造带。  相似文献   
4.
呈环套式产出的千家岩体生成于晚白垩世地壳由伸展期往扩张裂解期的转化阶段,属于壳慢岩浆混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成分演化和结构演化。从早至晚,地慢物质参与减少,而地壳组分贡献增大,岩石由中酸性向酸、碱性方向演化。主要成矿元素在不同岩石中的分异能力强,含量离散度高,与钼、银、铅、锌等元素成矿作用有着明显密切的关系。后期近南北向断裂的多次构造热液活动,加剧了成矿元素的分馏,控制了岩体内钼多金属矿的产出。与钼矿有密切关系的晚期花岗斑岩体Rb/Sr值为0.48,显示其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地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