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幸福之路组广泛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地区,该组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下段为杂色砾岩,厚173~342m,平行不整合于上二叠统林西组之上;中段为紫红色杂砂岩及粉砂岩,一般厚520m;上段为细粒碎屑岩,厚860m以上,其顶部被上侏罗统地层所不整合覆盖。在上段地层中含丰富的双壳类、叶肢介、植物等化石,具有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生物相混生特点。但从区域地层对比来看,该组在岩性及构造变形方面,与晚二叠世地层存在明显差异,其时代应归属于早三叠世沉积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早二叠世岩相、生物群落、岩石化学、古地磁资料的综合研究分析,认为内蒙—兴安亚区的古地理,早二叠世早期,在乌兰浩特—林东—林西—线存在—火山弧。火山弧对沉积物和生物群落均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古地势为东低西高。早二叠世晚期,亚区东部迅速抬升,西部以海盆沉积为主,古地势为东高西低。同时根据海洋底栖、浮游生物的不同时混生现象,确定了板块分隔、对接、碰撞时期。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