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广西地处中国东南部大陆边缘活动带,其地质演化独具特色。多类型的沉积建造,多旋回的构造运动,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和多阶段的成矿作用,组成广西绚丽的区域地质构造景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广西区域地质的研究,早在本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我国老一辈地质学家李四光、黄汲清、张文佑、赵金科和孙殿卿等,先后在广西做过地质工作,发表  相似文献   
2.
广西第三纪锰矿过去被误划为下二迭统孤峰组或第四纪锰矿。笔者通过地层剖面测量和古生物鉴定,确认为第三纪锰矿,该含锰岩系可分4部分:①底部为灰白色角砾岩夹“花锰”,不整合于C_3和P_1之上;②下部为黑褐色锰质角砾岩;③中部为鲕状锰矿层;④上部为杂色粉砂岩、泥岩,含植物化石。第三纪锰矿主要分布于柳州及思荣、风凰盆地。锰矿成因类型有湖相沉积型(层状、鲕状,豆状锰矿)、堆积型(角砾岩中网格状“花锰”,矿体极不规则,含矿率悬殊),淋滤型(下孤峰组古风化壳淋滤矿)三种。锰矿沿北北东向断裂发育的第三纪盆地分布,矿质主要来源于孤峰组古风化壳。  相似文献   
3.
“广西泥盆纪沉积相古地理及其有关矿产研究”成果验收会议于1985年9月2—5日在南宁召开,来自地矿部岩相古地理工作协作组、宜昌地矿所、成都地矿所、岩溶所、云南第二队、及广西地矿局各队代表,对由广西地质研究所、广西区调队及广西石油队协作完成的该项目成果进行审查验收,并予以通过。  相似文献   
4.
广西省第四纪泥炭广泛发育,解放后,特别是1960年前后,对泥炭的普查勘探,作了较多的工作,探明了一定储量,积累了许多资料。兹将近年来对广西省泥炭的特征介绍如下:一、泥炭的形成和分布特点广西泥炭矿点,将近一百个,大多分布于南宁—柳州一线以东地区;以西分布零星。泥炭在地理上的分布与地质构造及地貌有密切关系。南宁—柳州一线以东地区;水网纵横,岩溶凹地、河间凹地颇多,第四纪冲积层广布,为形成泥炭层创造了条件。南宁—柳  相似文献   
5.
表生风化作用形成的锰矿床是锰矿的重要类型之一。这种类型的锰矿床品位高、杂质少、易采易选,而且部分矿床中还伴生有钴、镍等元素,可综合利用,从而提高了其工业价值。广西地处低纬度区,属热带—亚热带,气候温湿,为表生锰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同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