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太子河流域水质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太子河流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沿程选取老官砬子、兴安、参窝坝下等8个干流断面和汤河桥、河洪桥、孟柳等6个支流断面,确定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挥发酚(FN)等7个指标为评价因子,通过建立评价因子矩阵,计算各因子的权重及进行模糊综合运算,得出各监测断面的综合水质状况。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太子河干流和支流各监测断面的综合水质较差,V类水质断面所占比例达85.7%。在各项评价指标中,BOD5和挥发酚所占权重较高,其次为COD和NH3-N等,这几项指标应该作为太子河流域十二.五污染减排和治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石磊  陈乐一  李玉双 《地理研究》2020,39(4):853-864
厘清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多样化的空间相互作用,对于探索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增长极理论和中心地理论构建空间计量模型,以中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收入水平城市间的同群效应,从新的视角解释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发现:高收入城市通过正向同群效应对邻近中等收入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了带动作用,通过负向同群效应对邻近陷阱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抑制作用,中国城市之间未完全发挥自上而下的辐射带动作用;中等收入城市对高收入城市的经济增长、陷阱城市对中等收入城市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同群效应,中国城市之间存在着自下而上的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同等收入水平城市间的经济增长通过正向同群效应相互促进。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同群效应的产生更多是源于分权体制下的“标尺竞争”,其中学习和竞争机制在不同收入水平城市内部的作用效果存在明显异质性。最后,从实施多中心空间战略、构建新型城市合作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绩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