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首次报导钨锰矿和铀矿物在空间上叠生的现象。这种叠生现象出现在一种很特别类型的矿床中,与传统的铀钨伴生理论有悖,这种铀、钨叠生矿化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而且也会拓展铀、乌伴生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桂北沙子江铀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沙子江矿床的区域地层、赋矿围岩、成矿各阶段方解石及铀矿石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各类样品具大体类似的LREE富集及Eu负异常的稀土配分模式,表明它们之间稀土元素特征具有继承性,赋矿花岗岩与区域地层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两者具有共同的陆壳沉积物源区;方解石及矿石中稀土元素主要继承了赋矿花岗岩的特征。成矿各阶段方解石Y/Ho值范围狭窄,在28.86~38.22之间,显示它们具共同的源区,且从成矿早阶段经主成矿阶段到成矿晚阶段,Eu负异常趋于强烈,δEu均值由0.34→0.26→0.25,表明成矿流体向相对还原环境演化。铀矿石具最高的稀土元素总量(ΣREE=259.88×10-6~869.31×10-6),且与铀矿石的品位存在正相关关系,暗示稀土元素与铀的迁移具同步性。铀矿石(以原生铀矿物为主)中Ce负异常的形成可能与铀源岩中分散的U(Ⅳ)被活化为在成矿流体中易迁移的U(Ⅵ)的氧化过程相伴;而铀黑的Ce正异常则是由表生作用过程所导致。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时代、相互接触的花岗岩,由于其化学成分上的差异以及后期水—岩反应,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内必然导致其中元素、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迁移,这种迁移行为可类比为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中放射性废物的近场迁移行为。广西资源县境内的某处印支期花岗岩(全岩Rb-Sr年龄214±3 Ma)和海西期花岗岩(锆石U-Pb年龄196±31 Ma)接触带,根据全岩化学成分、O、Pb同位素待征和铀系核素的~(234)U/~(238)U,~(234)U/~(230)Th,~(230)Th/~(238)U,~(226)Ra/~(230)Th等核素活度比值,其两侧花岗岩在其演化过程中成为一个相对开放的比学体系,但由于其附近没有明显的开放性断裂,其中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天然铀系核素在接触带中的迁移距离仅约1~2m,接触面薄弱带中发生的水-岩反应仅使化学组分迁移约30 cm。花岗岩裂隙是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