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位于我国东北兴蒙造山带东段,受古亚洲洋构造域及濒太平洋构造域叠加转换的影响,该区构造演化十分复杂,因此,对区内花岗岩进行研究能够有效反演该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德裕花岗岩体位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张广才岭岩浆岩带北段,样品岩性为二云二长花岗岩,主要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等矿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侵位时代为254±1Ma,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具有高硅(71.26%~75.34%),中铝(12.23%~14.71%),低镁(0.33%~0.52%)的特点,K_2O/Na_2O为0.85~1.17,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05,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样品稀土元素含量较低(∑REE=54.7×10~(-6)~82.0×10~(-6)),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LREE/HREE=8.49~10.46),显示负Eu异常(δEu=0.69~0.80)。样品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其为Ⅰ型花岗岩。德裕花岗岩样品的Nb/Ta值为10.42~15.12,Zr/Hf值为33.77~46.45,结合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及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Ma)为1330~1375Ma),显示该花岗岩体起源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的中元古代物源区。微量元素特征显示高场强元素Th、U、Zr、Hf为正异常,Ta、Nb、P、Ti相对亏损,显示活动陆缘弧特征,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位于俯冲与碰撞交汇部位,结合本区及相邻地区同时代岩浆岩及变质岩的研究,认为德裕花岗岩为东北地区古亚洲洋俯冲行将结束时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沿凤-太断裂带发育的徽成盆地斜切秦岭构造带,成为东、西秦岭构造地貌的分界带。该盆地由上部成县群和下部东河群2套地层序列组成,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基于沉积地层序列、野外断层滑动矢量运动学分析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结合上部成县群磁性地层学的研究结果和基性岩脉的年代测试结果,确定了该盆地2期伸展断陷成盆阶段和3期构造挤压改造的交替演化历史。认为下部盆地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107Ma之前),成盆应力场为NWW- SEE引张,与东西向勉略断裂带左旋走滑拉分作用有关,其中加积了一套河湖相砂砾岩沉积。该走滑盆地在沉积晚期遭受NW- SE向挤压应力作用,控盆边界断层发生反转,地层发生宽缓的褶皱变形,基性岩脉侵位其中(107Ma)。上部新生的断陷盆地很可能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自107Ma以来),受NW- SE引张作用,沿凤-太断裂带发生复活,其中堆积了一套河流相红色砂泥岩和砂砾岩沉积地层。该断陷盆地遭受2次挤压应力场的改造:早期NNW- SSE向挤压、晚期NNE- SSW向挤压,这两期挤压作用使控盆边界断裂(凤太断裂、勉略断裂)发生构造反转,地层陡倾,但盆地内部变形较弱。与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对比,认为这两期挤压应力作用分别发生在白垩纪晚期与古近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