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通过数理统计、典型解剖,结合模拟实验,对济阳坳陷页岩油富集要素进行深入剖析,认为济阳坳陷页岩油富集要素主要包括岩相、可动性、微裂缝和压力,其中富有机质纹层状岩相是页岩油富集的基础,可动性是页岩油有利产出的先决条件,微裂缝是页岩油富集产出的关键,异常高压是页岩油富集产出的重要条件;依据出油井段页岩油富集要素演化及组合规律,结合页岩油富集产出特征,建立了陆相断陷湖盆页岩油有机网络-微裂缝体系富集模式,主要包括生烃增压、应力调整和油气富集3个阶段,认为页岩油在生烃高压驱动下沿着有机网络体系和微裂缝网络体系向高压区中的相对低压区富集,预示着成熟度较高微裂缝发育的优质烃源岩才可能具有产能,页岩油主要富集在有效烃源岩初次运移通道附近,暗示着非常规页岩油气与常规油气富集过程的统一性;该成果为研究区下一步页岩油井位的部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发育了一套厚层的泥页岩,前人研究认为这一套厚层泥岩是经典层序地层学中的湖进体系域(EST),没有做过进一步的细分。随着近年来页岩油(气)研究的深入开展,地质学家们认识到了泥页岩并非整体一套,而是与砂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这就要求针对泥页岩等细粒沉积物的研究要进一步精细化。对于泥页岩的层序研究而言,传统(经典)的划分方法完全不适应(依据经典层序地层接触关系、地震反射特征、岩性组合变化等参数),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泥页岩进行层序精细划分。通过研究,提出了基于T-R旋回理论的GRP层序划分法。该方法以自然伽马曲线(GR)为基础,结合岩相变化分析,充分利用各类地球化学数据以及GR测井在泥页岩层段响应特征和湖平面T-R旋回变化的耦合关系,进行泥页岩中的旋回识别分析。利用该方法,将东营凹陷樊页1井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从下至上划分为7个GRP(GR Parasequence)层序,并进一步分析了控制细粒沉积物层序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4.
济阳坳陷圈闭已进入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当前面临的主要地质风险是不同类型隐蔽油气藏识别及含油气性判断、同一类型隐蔽油气藏的规模等。此文针对勘探重点类型陡坡带砂砾岩体建立探井地质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是从成藏地质条件和失利探井两个方面对地质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总结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而确定地质风险评价的地质要素,并通过地质条件和统计分析,对地质要素进行分级,建立分级标准;利用勘探成功率影响程度法,确定权系数,从而建立地质风险评价标准。用2009年已钻探井对评价标准进行检验,评价结果与钻探结果吻合率为80%,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发育了一套厚层的泥页岩,前人研究认为这一套厚层泥岩是经典层序地层学中的湖进体系域(EST),没有做过进一步的细分。随着近年来页岩油(气)研究的深入开展,地质学家们认识到了泥页岩并非整体一套,而是与砂岩一样也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这就要求针对泥页岩等细粒沉积物的研究要进一步精细化。对于泥页岩的层序研究而言,传统(经典)的划分方法完全不适应(依据经典层序地层接触关系、地震反射特征、岩性组合变化等参数),因此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对泥页岩进行层序精细划分。通过研究,提出了基于T-R旋回理论的GRP层序划分法。该方法以自然伽马曲线(GR)为基础,结合岩相变化分析,充分利用各类地球化学数据以及GR测井在泥页岩层段响应特征和湖平面T-R旋回变化的耦合关系,进行泥页岩中的旋回识别分析。利用该方法,将东营凹陷樊页1井沙三下—沙四上亚段从下至上划分为7个GRP(GR Parasequence)层序,并进一步分析了控制细粒沉积物层序的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