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裂隙弱度参数的波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将Schoenberg线性滑移裂隙介质理论应用到HTI(LSD)介质的弹性波波场数值模拟之中.主要针对描述裂隙状态的2个裂隙参数--法向弱度EN和切向弱度ET对波场的影响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模拟结果揭示了EN主要影响快波而ET主要影响慢波的波场特征,通过EN和ET变化对应的裂隙含水程度说明了EN对裂隙中的流体敏感而E...  相似文献   
2.
我国煤田三维地震勘探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煤田地质勘探的主流技术,随着煤矿采掘现代化及安全保障系统对勘探精度要求的提高,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也须与之相适应,不断地探索与发展。参考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与勘探实例,对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高密度空间采样、数字检波器、高精度静校正技术、叠前时间(深度)偏移技术、分频解释技术、波阻抗反演技术、相干体技术,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在煤田勘探方面有发展前景的多分量及各向异性技术。  相似文献   
3.
煤田陷落柱特殊波对陷落柱解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典型陷落柱建立圆锥状陷落柱数学模型,采用波动方程法对陷落柱模型进行地震射线追踪和波场模拟。模拟结果说明:由于陷落柱构造形态的特殊性,在陷落柱附近形成了正常煤层反射波、断陷点绕射波、延迟绕射波、延迟反射波及柱顶绕射波组成的纵波波场。在此基础上,模拟野外放炮,然后对生成的单炮记录进行常规处理,形成叠加、偏移剖面。通过对正演剖面和实际揭露资料分析,认为陷落柱特殊波的存在,是判别陷落柱构造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又造成了实际揭露陷落柱规模往往小于地震资料解释结果。将研究结果用于实际勘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建立近地表层析反演模型时,通常利用射线追踪方法来计算模型初至旅行时,再与观测的初至实际旅行时进行比较,反复修改模型直到计算值与观测值的误差达到最小。因此,初始模型建立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层析反演的精度、收敛速度和迭代次数。通过模拟近地表模型,利用时间项反演方法快速建立初始模型,提高了层析反演的精度,加快了收敛速度,减少了迭代次数。   相似文献   
5.
含裂隙煤层的地震记录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线性滑移(Linear Slip Deformation)裂隙介质模型、各向异性弹性波模拟方法,对含裂隙煤层进行了2D2C(二维二分量)单炮记录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煤层含裂隙后与不含裂隙时相比,反射时差的变化已不足以识别,但由于波速的改变会使煤层顶底界面的波阻抗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波的动力学特征的改变,AVO现象尤其明显。当裂隙为非垂直时,炮点两侧的反射波能量和振幅出现不对称现象。x分量和z分量的特征明显不同,转换波主要记录在x分量上,横波在x分量上有不可忽视的能量。因此,应用各向异性理论、利用多分量转换波研究煤层裂隙的特征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吕梁山脉中段西部黄土塬区,其浅表层地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常规规则束状观测系统难以取得有效波地震记录,考虑采集因素和施工特点,决定采用沟中激发、较少炮数、较多接收道数、较多排列线数、颇具灵活性的半规则束状观测系统。在实地踏勘和试验的基础上,利用采集软件对所获得的地震采集参数进行多次论证,以调整排列片的大小及炮点位置,合理编排放炮顺序,确保各目的层有效覆盖次数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兼顾资料处理和施工是否方便。实例表明:该区采用的半规则束状观测系统较好地解决了CDP分布以及资料完整性问题,处理后的剖面,其煤层反射波同相轴连续性较好,信噪比较高,主要目的层波组反射特征明显,可连续对比追踪,达到了采集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因对初至旅行时层数的确定和拐点拾取存存不确定性.导致时间项反演方法在近地表复杂区建立的速度模型精度不高,静校正效果不理想。对此提出了利刚旅行时差值曲线方法进行层数确定和拐点拾取。理论分析认为,运用旅行时差值曲线方法时,应尽餐选择相邻的激发点。通过对三层近地表速度模型进行射线追踪。得到初至旅行时,根据其旅行时曲线初步判定层数,再运用旅行时差值曲线进一步确定层数。观察时间项反演速度模型,其与近地表速度模型较接近,经计算反演速度模型与设计的近地表速度模型之间的均方根误差仅为0.95m,可见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时间项反演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从瞬变电磁响应中提取IP信息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浙江省某铜矿进行瞬变电磁勘查时,由于感应激发极化效应的影响,造成瞬变电磁晚期测道的数据发生倒转。采用常规的瞬变电磁数据处理方法难以处理,造成晚期测道数据不可用,影响TEM的探测深度及精度。针对这个情况,采用Cole.Cole模型分析了均匀半空问模型中直流电阻率、充电率、时间常数以及频率相关系数对磁性源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规律。利用奇异值分解法(Th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简称SVD)对实测TEM数据进行分析及反演,并且从瞬变电磁响应数据中分离出勘探区瞬变电磁测量数据Cole—Cole模型的各参数,将分离出来的参数用于探测结果的辅助解释。经过分析得出充电率和频率相关系数对瞬变电磁响应的影响较大,而直流电阻率和时间常数对其影响较小的结论。通过常规方法和奇异值分解法对实测数据分别进行处理,发现后者视电阻率断面图的异常更加突出,从而较准确的圈定了铜矿体地范围,此结论得到_『钻孔的验证,与实际地质情况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3D3C地震资料在煤系地层岩性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德义  高远  王赟 《地学前缘》2003,10(1):56-56
各种不同的岩性在纵波和横波速度上均存在交集 ,因此单纯依靠任何一种波场速度是无法预测岩性的 ,但P波与PSV波的速度比或泊松比就可以大大减小各岩性间存在的交集容量 (Garotta ,2 0 0 0 )。速度比或泊松比除了可以反映岩性外 ,还是很好的油气识别参数。在对钱家营煤矿三维三分量 (3D3C)地震数据的构造和层位解释的基础上 ,我们利用P波和PSV波的时差特点 ,分别计算了煤层层间的速度比 ,以预测岩性的变化 ;利用P波和PSV波反射和频带特征的差异及纵波波阻抗和横波波阻抗的差异对比识别薄层 ,并进一步研究了煤系地层顶底板沉积相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到今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近年来,海上多波勘探的成功极大地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人们注意到这一技术比单一纵波勘探能提供更多的地震属性信息,能够解决储层的岩性、孔渗以及裂缝裂隙的密度和方向等问题。国内外研究学者在各向异性理论、地震波的传播机理、数值模拟、多分量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方法以及相关模块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多分量地展勘探的理论基础与方法储备相对成熟,并已逐步应用于生产科研实践之中。如今多分量技术以及与这一技术紧密相连的各向异性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地震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