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台酒酿酒高梁的地质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立铮  朱赫宇 《地学前缘》1996,3(2):224-233
茅台酒对酿酒高梁有严格要求,适于茅台酒传统酿造工艺的高梁只产于仁怀县的某些地区,主要是受地质环境的控制。仁怀高梁对某些常量和微量元素有着鲜明的选择性,对磷和钼表现出强烈的吸收作用。岩-土剖面元素的迁聚,对磷和铝的供应是确定仁怀高梁品质和产量的关键。侏罗系砂泥岩、二叠系煤系地层的岩-土剖面,元素淋溶微弱,总量丰富,有效态含量高,组合良好,能正常进行岩-土-高梁系统的物质转化与元素迁移,能充分供应高梁生长所需的磷和钼等元素,是茅台酒酿酒高梁的最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2.
长江及其支流江水水质对沿江城市岸边带地下水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江水岸边污染带与地下水水质更为密切。本文从江水与地下水的相关关系着手,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江水的影响范围,用典型地段的资料讨论影响带地下水化学变化趋势,并预测三峡水库回水后,江水岸边污染带对地下水的危害。为保护地下水水源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黄龙CO_2成因质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不同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一文中,笔者提出黄龙系统的CO_2可能是深部岩浆起源及灰岩遇高温分解产生的CO_2的混合物,初步计算结果,来自岩浆的CO_2占77%。据现有文献资料,这是首次提出的黄龙CO_2来自地球内部属深源CO_2的看法,它不仅对黄龙钙华的成因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而且也为岩溶作用与碳循环的关系提供了新的信息。但是,在分析了该文所列资料后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1)黄龙沟从上游到下游8个水点的δ~(13)C值有两个特点,一是分布区间窄,集中在2.0‰~3.7‰之间,另一是数值大,全部大于0。表明碳同位素非常重。这一测试结果,显然与目前公认的幔源CO_2的δ~(13)C值不在一个级别上。幔源碳的δ~(13)C值主要是通过金刚石、岩浆碳酸岩及幔源岩石的气液包裹体的研究获得的,目前公认的幔源碳的δ~(13)C值变化在-4.7‰~-8.0‰之间,平均值约为-5‰,云南腾冲热水中的碳同位素,在总计48个δ~(13)C数据中,-2.4‰~-8.0‰之间的有32个,占数据总数的66%,平均值为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重庆市为代表,讨论山区城市环境系统中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包气带、生物体等六个子系统的污染状况,并研究了由此而引发的环境系统的变异,它涉及到气候变迁,土壤酸化,物种退化,水质恶化,建筑物表面和文物的损害,人群和生物生存的潜在变化等诸多方面,为制定防治污染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河流域岩溶水天然资源类型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河流域区岩溶水资源评价中应计算什么量?采用什么方法?是目前岩溶水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地下水资源评价中比较困难的问题之一。近年来我们在岩溶区做过一些工作,对我国南方地下河流城区岩溶水天然资源的类型及评价方法提出一些讨论意见,不妥之处,请指正。成文之后曾得到周柔嘉、卫迦同志的宝贵意见,特致谢意。 一、岩溶水的贮存形式 据一些地下河出口的流量观测资料得出:在整个衰减动态过程中,衰减曲线的斜率是变化的。根据衰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重庆为代表研究了山区城市基岩包气带对污染物传输和净化两种功能,从包气带的迁移通道入手总结了污染物经包气带进入生物体的几种途径,主要的迁移途径是污染物通过岩石裂隙和洞室系统的运动,这一途径迁移距离短,停滞时间少,形成了污染物的快速转移,显示出具有较强的传输功能。由岩石吸附作用而产生的净化能力是通过室内动态模拟研究的,根据四种岩石对六种离子的吸附量计算出净化量和净化系数,总体看来,岩石的净化量是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方地下河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杨立铮 《中国岩溶》1985,(Z1):92-100
<正>前言 地下河是中国南方碳酸盐岩地区最重要的岩溶现象之一,也是地下水赋存的一种独特形式,是南方各省岩溶地区主要供水水源。也是矿床充水、矿山建设的主要威胁,因而地下河成了岩溶水文地质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它的分布、埋藏、水质、水量、开发治理就成了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10.
杨立铮  易运昭 《地质论评》1983,29(5):399-407
前言水在可溶性岩体表面以及可溶性岩体内部循环过程中,通过化学溶蚀为主以及一定程度的机械冲刷作用,将可溶性岩体中的某些部分携走,其结果在可溶性岩体表面和可溶性岩体中,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独特的岩体内部结构。为了研究这些“景观”和“结构”的形成和演化,必须研究水对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研究流动着的水搬迁碳酸盐岩中各种元素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