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英杰  苏浩 《地下水》2014,(2):110-112
在区域需水预测及资源量评价基础上,通过典型年及连续枯水年调节计算分析供水可靠性。认为山丘区地下水开采量首先取用论证区地下水排泄量,当排泄量不能满足开采量要求的情况下取用地下水储存量,然后按月进行调节计算。调节计算中,当储存量为负时,则相应月的储存量为0,并认为相应月的供水不能保证。  相似文献   
2.
华北克拉通中部地区背景噪声成像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华北地区的流动与固定地震观测台阵在2007年1月~12月期间的垂直分量记录,采用背景噪声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华北克拉通中部地区6~40 s的相速度和群速度分布图像.成像结果显示研究区地壳以及上地幔的速度结构存在很大的横向不均匀性.8~16 s的相速度以及8~20 s的群速度分布图像清晰地勾绘出华北地区盆地和隆起之间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行设计开发的显微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矿物粒度分析,将其结果与用水析、激光粒度分析、筛分分析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产生数据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由于复合高温干旱事件造成的综合效应远超普通干旱事件,复合高温干旱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基于中亚地区1981—2020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第五代再分析陆地产品(Land Component of the Fifth Generation of European Reanalysis, ERA5-Land)的逐小时温度数据、月尺度潜在蒸散量数据和日尺度多源集成降水产品,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和日最高温度,识别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并分析其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在中亚各地区空间分布上呈非集中趋势,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和2010年代发生频次较高的区域分别位于东南部、北部、西北部和西部;(2)这些事件的时间分布表现出由大波动变为平稳小波动的趋势,且2020年之后将维持此平稳状态;(3)分析1984、1993、2010、2020年4个复合高温干旱事件典型年份,发现1984年高温干旱主要集中在中亚东南部,1993年仅零星地区偶发,2010年北部多发复...  相似文献   
5.
杨英杰 《地理教学》2007,(7):43-43,30
电子地图是GIS软件工具与数字地图结合后的产物,它是一种处于运动状态的数字地图,这种运动状态或是输入、输出,或是显示、检索分析。在较新的技术基础上,它使用几乎一切GIS技术工具,并且可以提供传统GIS的大范围、多要素的综合分析技术手段。目前市场上的电子地图以大众化用于旅游、交通等的为多,例如《南京市电子地图》、《常熟市电子地图》等。这些电子地图一般只要有可以上网的电脑教室就可以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的硬件要求学校一般都能满足。  相似文献   
6.
特提斯演化描绘了过去5亿年来南方冈瓦纳大陆持续分离出陆块向北方漂移,并与北方大陆拼贴的过程.漂移中的陆块与南北大陆间形成的特提斯洋在经历数亿年的生长、演变和消亡后,随着早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完全闭合.然而,特提斯洋岩石圈并未消失,而是进入地球深部继续演化.特提斯俯冲板片当前在深部地幔中的位置、形态和体积记录了这个连续演化过程最新的瞬间,为特提斯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约束.本文总结分析了近二十年间的全球尺度全地幔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结果,发现在特提斯域下地幔1000~2000km深度范围内存在一个北西-南东向的线性分布的地震高速异常体,称之为特提斯异常体.通过拟合上地幔已知俯冲板片对前人模型进行最优线性组合,观测到特提斯异常体长约8700km,宽约2600km,呈现南北双支平行结构.结合大洋俯冲起始的地质记录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本文认为特提斯异常体的主体部分代表了从晚侏罗纪到早新生代闭合这段时间内的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其中北支由新特提斯洋在欧亚大陆南缘的俯冲下沉板片构成,南支可能反映了在白垩纪发生的新特提斯洋洋内俯冲板片下沉.特提斯异常体西端的部分高速异常可能代表少量的古特提斯洋残留,而东端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最近在小相岭东坡、越西河以西的南箐沟一带,新发现一套寒武、奥陶纪地层。经野外追索观察,初步辨认有:寒武系的筇竹寺组、沧浪铺组、西王庙组和二道水组,以及奥陶系的红石崖组。其中寒武系下统的筇竹寺组和沧浪铺组分布于白龙山(和尚坪)的南侧及白泥湾以东的狮子崖西坡脚,中上统的西王庙组、二道水组及奥陶系的红石崖组见于白泥湾以东的狮子崖西坡的山腰地带。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超覆不整合其上。这种超覆  相似文献   
8.
在康滇地轴北段及龙门山——大巴山台缘褶带的核心部位,分布着一些条条块块结晶杂岩。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许多地质学者曾先后用“康定片麻岩”、“康定杂岩”、“宝兴杂岩”、“彭灌杂岩”、“汉南杂岩”等名称称呼它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广泛开展二十万分之一区调后,一度把这套“结晶杂岩”划为不同时代的中酸性岩浆岩类。随着地质余学的不断发展和地质工作的逐步深入,八十年代初,一些地学工作者对其中一些具有变科层理特征的“结晶片岩”,提出应划为变质岩类的见解。一九八三年在编制全国变质岩地质图过程中,程文祥、张应圭 提出上述“康定杂岩”建群建组的初步意见后,在编写四川省区域地质志时,经过野外考察和室内资料整理研究对比,将上述称为“杂岩”中的“结晶片岩”统划为康定群。康定群之下部主要由变质基性火山岩组成;上部主要由变质中酸性火山  相似文献   
9.
为理解地壳结构对超大规模造山型金成矿系统的控制作用,布设了一条NWW-SEE向穿越胶东金成矿省的宽频带流动台阵,通过噪声成像获得地壳S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在金矿省12~20km深度处存在一个显著的低速带(LVZ),可能为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热液蚀变带;在矿化规模和强度更大的成矿省西部下方8~12km处发育高速异常体,可能含有大量斜长角闪岩类组分,为金成矿提供部分物质来源.此外,成像结果还显示,在成矿省西部和东部分别发育犁式断层系统和陡倾斜断层系统.结合地壳速度结构特征及区域上金矿化与镁铁质岩脉有密切时空关系的地质事实,文章提出了基于地震学约束的胶东地区金成矿过程模型:镁铁质岩浆的积聚和脱气导致大规模成矿之前在中地壳形成热液蚀变带(LVZ);后来,随着上升流软流圈的加热,壳内蚀变带释放出含金流体,在犁式断层系统向上运移的过程中又可能从上地壳斜长角闪岩等岩石中萃取出部分金等成矿物质,形成富金流体;随后,富金流体继续沿不同的断层系统向上运移并因条件改变而发生矿质沉淀,在西部以韧-脆性为主的犁式断层系内形成大规模的蚀变岩型矿石,而在东部陡倾斜脆性断层系内形成规模相对较小的石英脉型矿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