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质学   22篇
自然地理   2篇
  1951年   1篇
  1950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1篇
  1936年   4篇
  193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50,15(Z1):55-59
凡是学地质的人,对于地质学上许多古里古怪的名词,莫不感到太多而难记,成为初学地质的人,一个很大的负担。在以前教地质的人,往往直用外国本子和外国语教,学生当然要直接记这些名词,自然也有一部分译成国语。这些译成的部分,有一大部分是沿用日本人的译法。其中有些译法是日本人用他们的口音译的,但一转成国  相似文献   
2.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1,6(Z1):215-220
自作者在本会志发表中国之爬行类化石一文(十七卷第一期)以后,在四川关于爬行动物之发见,已有相当之进步。威远所发见之蜥龙类化石,在地质论评上亦尝叙及。(第五卷第一二期)当时该化石尚未完全修理,仅就外观及历来研究之见地,暂时判为蜥脚类。去年十一月来川以后,即将该化石加以修理,同  相似文献   
3.
鳞龙类化石研究在中国之进展及其改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8,13(Z1):1-8
若有人问余最近十年来中国脊椎动物化石之研究,有何新而重要的发现,我将不假思索的,告以当以鳞龙类之若干发见为第一。  相似文献   
4.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39,4(2):91-96
卞美年先生在祿豐所發現之恐龍化石之地质情形,巳由卞先生于中国地质學會昆明分會第一次論文會有所報告。今該项化石尚在修理中,自不能作十分可靠之鑑定。但因該項化石无論在學术方面,或一般兴趣方面,均十二分重要,故先约为申述,以供探討。  相似文献   
5.
吾人现在所见之高山、巨川、沙漠、平原等若一就历史眼光观察,仅为代表以往悠久地史上无数变化演至今日之一幕。此今日所见之山川平原等,又非永久不变,若干时期后,又将受自然环境之支配而变其面目。因此所谓今日地面之种种,仅为地史之一页,吾人若只欲认识此一页所写之字句,不求深解则已,若欲究其所以然,则非明了其过去演变之历史不为功。  相似文献   
6.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6,11(Z3):391-398
在美国参观不少地质机关,大别言之,不外三大类:一为地质调查所,一为大学的地质系,一为陈列馆或博物馆的地质部门。兹先分别言之:  相似文献   
7.
ON A NEW CHASMATOSAURUS FROM SINKIA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锺健 《地质学报》1936,15(3):291-311
All the triassic reptiles so far described from Sinkiang wereDicynodontia.It is therefore of special interest to describe from thesame formation a completely different,carnivorous type belonging to theSub-order Pelycosimia of the Thecodontia.The specimen was discovered  相似文献   
8.
三十年夏在广元、南郑、凤县、徽县、天水、甘谷、宝鸡陇县等地考查之结果,对三叠纪以後地层颇有进一步之认识  相似文献   
9.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1,6(Z3):406-408
与各种蜥龙共生之哺乳动物,已在本会会志第二十卷一期作初步报告。当此报告杀青之时,参考书籍极不完备,有待补究之点甚多;而以后又有新加不少有兴趣之标本,更感继续研究此项  相似文献   
10.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5,10(Z3):321-324
近十余年来,关于人类化石之追寻及更新统地层之研究,不但我中国周口店及其他地方多有贡献,在印度缅甸,马来半岛与爪哇均有长足之进步,我国人士殊不可囿于国内成绩,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