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上护林盆地立体地质填图过程中,施工了本区中生代盖层的首批基准孔,在全面综合地表地质填图与基准孔资料的基础上,对盖层进行了重新划分,新建了上护林组。上护林盆地为一火山塌陷盆地,其盖层组成与邻近的俄罗斯、蒙古的中生代盆地具有很好的可比性。盆地地质特征与赋存大型、超大型火山岩型铀-多金属矿床的火山塌(断)陷相似,具有铀、多金属、萤石矿的良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文中分析了中生代大型、超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产出的特异部位──含矿火山塌(断)陷的地质环境,将其归纳为"近带、伴盆、早洼、晚隆、切壳、酸底、泥化"14字特征。在讨论该类铀矿床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特异部位的9条定位标志,即:位处1,2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位的构造岩浆活动带;构造岩浆活动带边部的大型火山沉积盆地;火山沉积盆地边部的港湾状小型火山塌(断)陷;火山塌(断)陷的火山岩发育充分;火山塌(断)陷在盆地发展晚期隆起;火山塌(断)陷受一条长期活动的切壳断裂控制;火山塌(断)陷的基底发育有多期花岗岩体;火山塌(断)陷的盖层遭受强烈的以泥化为主的中低温蚀变作用;蚀变带有硅化、低温钠长石化、铁绿泥石化等蚀变作用叠加,并见有铀及其相关元素异常。  相似文献   
3.
杨镇乾  李长顺 《铀矿地质》1995,11(2):72-75,101
中俄双方技术人员在额尔古纳地区上护林盆地进行了1:2.5万比例尺的立体地质填图,这种以找矿模式为指导,以全面查明盆地地质构造特征为目的的立体地质填图有如下几个特点:(1)超前编图,提高填图工作的目的性;(2)地表精细地质填图,以填岩性图、蚀变图为重点,密切配合放射性测量;(3)作构造物探剖面,将物化探成果转化为地质语言;(4)布设基准孔,了解盆地深部地质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4.
杨镇乾 《铀矿地质》1994,10(5):275-284
中分析了中生代大型、超大型火山岩型铀矿床产出的特异部位-含矿火山塌(断)陷的地质环境,将其归纳为“近带、伴盆、早洼、晚隆、切壳、酸底、泥化”14字特征。在讨论该类铀矿床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特异部位的9条定位标志,即:位处1,2级构造单元结合部位的构造岩浆活动带;构造岩浆活动带边部的大型火山沉积盆地;火山沉积盆地边部的港湾状小型火山塌(断)陷;火山塌(断)陷的火山岩发育充分;火山塌(断)陷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