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8篇
  2011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1.
梁传茂 《地学前缘》2011,18(4):193-200
阿巴拉契亚-阿钦塔造山带是北美乃至世界著名的大陆边缘挤压碰撞推覆造山带,是地质学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也是许多经典地学理论和概念的发源地.其中,对地质学影响最大的当属地槽学说.继20世纪60年代由深海钻探带来地学革命之后,由COCORP实施的地震反射剖面和深钻揭示了该造山带的巨大推覆构造.人们惊奇地发现,在巨大推覆体之下...  相似文献   
2.
研究区位于湖北省西部,分属宜昌、襄阳、荆州地区及神农架林区所辖(图1),是我国的主要磷矿产地之一。 本区隶属扬子准地区,亦或扬子古陆块上。它的前震旦系地层,主要为变质岩系;震旦系至三迭系主要发育海相碳酸盐  相似文献   
3.
梁传茂 Fred.  GM 《现代地质》1992,6(4):426-430
作者认为北美阿巴拉契亚地区和我国贺兰山地区奥陶系的一套碳酸盐砾岩层序,就是低海平面时期的一种特殊沉积岩相。这种岩相不仅是古海洋条件变化的一种标志,而且也是良好的油气储集层。文中主要从沉积学的角度解释了它们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宜昌地区陡山沱组含磷岩系的沉积相分析,作者认为,与磷块岩有关的岩相属于障壁系统的沉积相组合,磷块岩矿体即存在于该组合中的砂坝相.由于退积型的沉积作用结果,造成该区北部应属找矿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扬子地台北缘中段中、晚元古界的地层学研究,作者认为发生在10亿年左右的晋宁Ⅰ期构造运动形成了本区中、晚元古界地层之间的一个重要不整合界面。武当群限于其下属中元古界;青白口系缺失;震旦系地层连续,由下至上为:下统姚营寨组,耀岭河群;上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对湖北省西北部及其邻区早震旦世地层沉积类型的分析,再造其构造古地理演化。 本区早震且世地层分为下部姚营寨组和上部耀岭河群,两者呈过渡关系。 姚营寨组由一套由陆相到海相的火山—沉积组合组成,属火山复陆屑建造大类。主要包括冲积扇相、网状河流相、滨—浅海相及半深海相。其火山岩主要为偏碱的酸性岩类,少量基性岩。该组地层类型的综合特征表明,其形成的构造古地理背景属于拉张型的边缘断陷裂谷盆地。 耀岭河群可分为以海底基性火山岩为主,夹半深海、深海相钙、硅、泥质沉积组合的沉积序列和以凝灰质细粒陆源浊积岩及深海相泥质岩组合为主的两种组合类型。该群下部普遍发育冰水沉积物。该群火山岩类属典型的拉斑玄武岩系列,稀土配分表现为轻微富集型。其细粒浊积岩及钙、硅、泥质岩组合与现代远洋沉积层序相似。这些特征说明,耀岭河时期已经发育成为扬子地台北缘具一定规模的边缘小洋盆。 本区早震旦世经历了边缘断陷裂谷和陆缘小洋盆两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7.
8.
湖北西北部上震旦统重力流沉积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传茂 《地质论评》1987,33(2):158-165
在鄂西北及其相邻的豫,陕部分地区的上震旦统中,重力流沉积物广泛发育,下部主要为陆源碎屑浊积岩及少量等深岩;上部则以不同类型的碳酸盐重力流沉积为主(碎屑流、浊流、滑塌层和滑积层等)。以上各类重力流沉积相其目前的空间展布,可能因复杂的构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形成时的相对关系,但在区内仍有一种由南向北变深的趋势。这些重力流沉积的组合序列特征说明,其形成的构造背景是杨子地台北缘的相对活动的陆缘区,而并非是稳定的克拉通内的陆表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