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精细岩芯描述、单井沉积微相分析与地震相、测井相综合研究,认为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西缘奥陶系柯坪塔格组下段顶部含油气砂体中,发育3种类型的准层序:①粒级由底部粗—中下部细—上部粗的、反映整体向上变浅的海侵滞留沉积—海泛泥岩—滨岸沉积准层序,羊屋2井5460~5468 m含油气段位于该准层序内;②粒级向上变粗的滨外泥岩—临滨-前滨沉积,顶部受风暴影响的准层序,跃南2井6503~6512 m含油气段位于该准层序内;③粒级向上变细的潮下带—潮间带沉积的准层序,吉南1井5465~5486 m含油气段属于此准层序。发育于羊屋2井中的第一种准层序内含油气砂体在时间上属于较早的准层序3,发育于跃南2井、哈得13井中的第二种准层序与吉南1井中的第三种准层序内的含油气砂体属于稍晚的准层序4。早期沉积的、发育于羊屋2井顶部的第一种准层序是有利储层发育段,该井区以北靠近柯坪塔格组下段顶面尖灭线附近的准层序3时期沉积的临滨相储层是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天山山前带克孜勒努尔沟与依奇克里克野外露头沉积相的精细研究,结合山前带大量地震剖面分析与迪那201井、东秋5井等多口钻井测井相和岩心精细描述,将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划分为2个层序。层序2低位域以冲积扇沉积为主,自湖侵体系域始,研究区广泛发育退积与进积型扇三角洲沉积。库姆格列木群层序2湖侵体系域内扇三角洲平原砂体以正韵律沉积为主,砂砾岩占地层厚度的(68.4~87)%;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正、反韵律均有分布,砂砾岩占地层的百分比有所降低,为(55.2~77)%。高位体系域内主要发育以反韵律砂体为主的扇三角洲前缘沉积。古近系苏维依组只发育一个层序,其低位体系域的砂体为扇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的分流河道砂体,湖侵体系域内扇三角洲前缘砂体正、反韵律均发育,高位体系域内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以反韵律砂体为主,正韵律砂体相对较少。对比苏维依组不同体系域内砂体储集性,湖侵域内砂体优于高位域内砂体。扇三角洲沉积体中有利储集砂体首选为湖侵体系域内的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为低位域扇三角洲前缘(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最后是高位域内的河口坝及席状砂沉积砂体。特别要指出:低位体系域或者湖侵体系域底部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底砂砾岩)被快速湖侵的较厚的暗色泥岩所覆盖,可形成较好储集场所。  相似文献   
3.
底部水平拖曳作用下岩石圈的层间耦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岩石圈的流变分层模型,利用考虑有限形变的平面应变黏弹性有限元计算程序计算了岩石圈底部水平拖曳所产生的速度场和应力场。模拟计算中使用不同的拖曳条件和阻挡条件,以研究它们对岩石圈中应力分布及层间耦合情况的影响。不同深度的阻挡对岩石圈层间耦合及整体应力水平的影响不大,但影响阻挡部位附近的应力分布特征。随着阻挡深度的加深,应力分布异常的面积略有加大,最大剪应力的数值减小。岩石圈中不同层间黏度值的差别越大,引起层间解耦的可能性越大。在正常地幔对流(对流速度为20cm·a~(-1)情况下,流变结构相似于华北地区平均流变结构的岩石圈一般不产生层间解耦,但可以产生几MPa到几十MPa的剪应力分布,且将随构造的不均一性而产生应力异常的集中区。  相似文献   
4.
青海北祁连区中三叠世孢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连县俄博乡土圈沟、大擦汗沟、柯柯里等剖面的粉砂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岩层之中,首次发现丰富的孢粉化石,计39属74种(其中包括1新种),疑源类8属9种。推出Verrucosisporites(8.6%)-Triadispora(2%)-Trematosphaeridium(7.2%)的孢粉组合。该孢粉组合面貌应归于中三叠世Anisian期。它的发现为该套地层的进一步研究与合理归属提供了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Porepresureindepboreholes:ItsmeasurementandrelationwithseismicactivitiesJIANLIGAO(高建理)SHIZONGSUN(孙世宗)JIANMINDING(丁健民)GU...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唐山和卢龙地区寒武-奥陶系界线地层中的牙形刺再次进行研究,厘定了过去报道的一些重要属性,并对最具地层间意义的Cardylodus的几个种的演化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属的两个进化系列,第一支进化系列是Eoconodontus notchpeakensis-Cordylodws primitivus-C.proavus-C.caboti-C.intermedius-C.angulatus;而另一支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地层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我国东部不同地层区一些代表性的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层位开展了碳?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沉积环境差异和成岩蚀变影响,界线层位的δ18O值变化较大,规律性不明显,δ13C值变化虽小,但在界线处均发生不同程度漂移?漂移的层位与寒武纪-奥陶纪主要生物群面貌变化的界线相一致?综合各方面资料分析,笔者认为,碳同位素组成的漂移很可能由晚寒武世到早奥陶世时期内海平面的升降所引起.  相似文献   
8.
利用山东省泰安市1961—2010年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及2008—2010年86个区域站日降水量资料,采用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与Yamamoto检验等方法,统计分析了近50a泰安市暴雨次数和暴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如下:泰安市单站暴雨发生最频繁,但区域性暴雨、大范围暴雨对该市暴雨次数和暴雨总量的多寡起主要影响;暴雨次数与暴雨总量以泰山为中心向西、南和东南递减;泰安市近50a年均暴雨量普遍存在27~28a和9~11a的周期振荡,以及80年代以后的16~17a的周期振荡;近50a泰安市暴雨量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暴雨量极端偏多偏少事件所占概率较少,且在统计时段无明显突变发生。  相似文献   
9.
塔中地区鹰山组为大型岩溶风化壳型油气藏。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与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地层暴露时间短,导致表层岩溶作用弱,古岩溶河流欠发育。利用地震沉积学(地震切片技术)以及三维立体雕刻等技术,在鹰山组内发现了2套岩溶古河道系统,根据河道发育古地貌以及河道的形态将河道分为明河、暗河。通过岩性以及测井资料确定了不同类型河道的充填物,并对本区储层进行了综合评价:明河相关的储层,在暴露期大部分被泥岩充填,明河相关的储层发育区为不利区;暗河相关储层发育区,储集空间充填程度低、具有完整的储盖组合,结合已钻结果,证实为有利储层发育区。河道的发现为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成因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继贵州罗甸、广西大化发现多个新型透闪石玉矿床之后,在同属黔桂地区的广西巴马亦发现了透闪石玉矿。通过偏光显微镜镜下观察、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及重砂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广西巴马玉的宝玉石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巴马玉主要由微晶透闪石组成,具毛毡状结构和束状结构,多见水草花结构,其主要矿物成分为微晶透闪石集合体,并含有滑石、褐铁矿、高岭石等次要矿物,Mg~(2+)/(Mg~(2+)+Fe~(2+))-Si投点显示数个巴马玉样品分别属于透闪石和阳起石,定名为闪石玉。巴马透闪石玉的密度为2.81~3.00 g/cm3,折射率为1.61,硬度为5.19~5.32,次要矿物滑石是导致其硬度低的原因。根据电子探针数据计算出巴马玉相关化学式并对比分析,发现巴马玉样品中C位Fe~(2+)的数量为0.08~0.67 a.p.f.u,随着样品颜色从淡紫到青灰到深青灰变化,C位Fe~(2+)的数量也相继增加,说明颜色的变青加深与巴马玉Fe元素的含量增加有关。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水草花的矿物成分中有针铁矿的存在,说明巴马玉水草花为地表次生结构。通过野外观察,对其主要化学元素、稀有元素以及稀土元素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与其它矿点的相关特征进行横向对比,基本确定了巴马玉矿床为辉绿岩侵入碳酸盐岩经过岩浆热液接触交代作用而形成的层控性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矿床,与之前发现的位于黔桂地区的贵州罗甸、广西大化闪石矿的成因一致,它们应属于同一矿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