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郯庐断裂带桐城-庐江段的构造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郯庐断裂带桐城-庐江段构造特征明显,由东界断层和西界断层及伴生层组合而成。它们是同一应力作用下的产物,表现出左行走滑的运动学特征。断层带中发育大量超糜棱岩、碳酸盐岩糜棱岩和硅化大理岩,反映了较深的生成环境。活动时代为110-130Ma。沿郯庐断裂带后期显示出伸展特征,发育了一系列正断层,形成复式地堑构造,沉积了大量K2-E的红色陆相沉积物。规模巨大的逆冲断层和推履构造,强烈破坏了红色盆地,表现出由SE-NW逆冲的运动学性质。断层带中主要为脆性构造岩。该区郯庐断裂带的深化过程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左行平移;晚白垩世-早第三世为伸展拉张;新第三纪以来为逆冲挤压。  相似文献   
2.
郯庐断裂带庐江-桐城段的左行平移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庐江-桐城地区的野外调查,结合前人工作及岩浆岩和同位素年龄等资料,认为郯庐断裂带在庐江-桐城段至少存在两次左行平移事件,即韧性走滑剪活动和脆性平移断裂活动阶段,前者大约发生在130Ma前,后者大致在110Ma左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