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
<正> 本世纪50年代,М.Г.瓦里亚什科提出的干盐湖学说一直得到广泛的承认。这一学说的基本观点就是:“干盐湖乃是任何自析盆地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层状钾盐形成于干盐湖阶段,差异性垂直构造运动形成的坳陷乃是沉积钾盐的必要条件”。瓦氏假设的钾盐形成方式是:差异性构造运动形成具有石盐岸的洼地,然后逐渐蒸发形成层状钾盐。但是正如袁见齐教授等人指出的那样:“我国察尔汗钾镁盐矿床的情况要比瓦氏假设的复杂得多,这里形成钾盐的地方并不是构造坳陷,而是与地表内陆河流有密切联系的卤水湖。这里的钾盐富集在离淡水源较近的达布逊湖及其附近的干盐滩下晶间卤水中。它与当今流行的泻湖沉积“泪滴式”分布模式呈现出相反的面貌。这些现象正好反映了我国此类钾盐矿床形成的特殊  相似文献   
3.
七十年代末期以来,科学界将岩石圈作为固体地球科学研究的中心。本文拟对此作些说明,并对中国科学院这方面的工作谈点看法。 从两则新闻报道谈起 去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转载日本报纸的报道:“太平洋上的岛屿正以每年四至八厘米的速度向日本列岛方向移动。……这次实验首次测出太平洋板块的运动……。” 这一简短消息能够引起许多回忆。 1912年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后,经过四十年代以后的洋底调查,于六十年代初又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到了六十年代晚期出现了板块构造说,主张地球的岩石圈能分成若  相似文献   
4.
段振豪 《矿床地质》1987,6(3):91-96
本文通过卫片解释、水化学和Br的地球化学研究以及地质剖面结构分析,论证了达东古湖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文中指出:大约在9000年前,在柴达木盆地达布逊湖以东约200km~2的干盐滩被溶解,形成了一个卤水湖。后来由于河流改道或气候变干旱,湖水被蒸发,湖体自北向南收缩,直到干化。在湖体收缩过程中,盐类矿物按照K~+-Na~+-Mg~(2+)/Cl~--SO_4~(2-)-H_2O五元体系相图所示的规律结晶:石盐析出较早,主要分布在湖的北部;光卤石结晶较晚,集中分布在湖的南部。在这一过程中,钾盐发生了富集,而且富集在靠淡水源比较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孙枢  李继亮 《地质论评》1992,38(2):190-193
朱夏先生虽与世长辞了,但他全心全意为地质事业作贡献的精神是永存的!朱夏先生是一位著名的地质学家,在地球科学、特别是在石油地质科学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呕心沥血完成的地质学著作是留  相似文献   
6.
流体热动力学性质对理解各种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行为是重要的。有关这方面的知识,通常是从实验资料获得。但实验工作毕竟是有限的,只能反映自然条件中很有限的范围。半经验的模式(如状态方程)或计算机模拟(如分子动力学和MonteCarlo模拟)提供了地质流体系统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一个好的状态方程,可以根据实验数据内插或外延,能获得很多物理—化学信息。计算机模拟甚至可以在实验室不能达到的条件下产生“实验数据”,为未来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潜在发展可能性。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应是:①为H2O-CaCl2-NaCl-CO2-CH4-H2S-N2体系提供预测容积、相平衡和焓的状态方程;②有效的计算机程序能够模拟自然界中含水溶液流体混合物的各种特性(包括热动力、结构、迁移性质);③将这些模式和计算机模拟应用于各种地质系统的研究(如热水溶液矿床和流体—岩石交换反应等)中。  相似文献   
7.
崔航  段振豪  张志刚 《岩石学报》2010,26(4):1322-1328
内地核成分与结构的确定一直是地球深部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地核的公认成分是铁和少量的镍。但由于地核密度低于纯粹的铁镍合金(固态内核2%~3%,液态外核6%~7%),其中必定掺杂有一定量的轻元素,其种类与浓度有待确定。除成分外,地核条件下铁的晶体结构也存在争议。根据地震学观测,声波沿地轴方向的传播速度比赤道平面方向快大约3%~4%。这意味着内地核是各向异性的;但在极端高压下,晶体结构中的原子应该按致密的密排六方结构(h.c.p)排列,而h.c.p结构对声波传输是高度各向同性的,这就需要确定地核条件下铁的晶体结构。根据第一性原理计算得到的高压下体系能量以及爱因斯坦谐振子模型,本项研究估算了给定结构的自由能以及掺杂轻元素后的影响。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定性的分析得出,在高压OK下致密的h.c.p结构显然比疏松的体心立方(b.c.c)更稳定;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原子核的振动造成b.c.c结构的自由能比h.c.p结构下降得更快,因此在高温下b.c.c结构更稳定;掺杂轻元素后,这种优势变得更加明显,而3.6at.%的Si则恰好同时解释了2%~3%的密度缺失和b.c.c结构在内地核条件下的稳定性。因此我们建议内地核的基本结构与成分应为以体心立方结构存在的铁,掺杂约3.6at.%的硅元素,内地核温度至少在5500K以上。这一结论与其它更复杂的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孙枢 《地球科学进展》2014,29(3):317-321
回顾了2003年以来中国IODP专家委员会的主要工作。10年来专家委员会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提出了我国参加大洋钻探活动的战略和规划,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推动了我国深海科技事业蓬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在香港回归以后不到2月的时间,前来参加这么一次重要的会议。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向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建立的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表示衷心的、热烈的祝贺! 我本人是一个地质学家,所以我愿意把地球信息科学看成是我们地学的一个前沿的、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领域。但是我想也许更准确一点看,地球信息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科学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和重点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代地质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起了两方面的使命,一是了解地球,揭示地球作为一个自然实体的内在规律性:二是以获得的地球知识为人类社会服务。按照“研究与发展”(R&D)的划分.前者属于基础研究.后者属于应用研究。通常认为,地质学是以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联系为特色的。到了20世纪,特别是其后期,这两项使命仍然是最根本的,但其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惊人的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