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8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该组合产出于昆明市西北禄丰县罗次街子厂一带的昆阳群剖面上(图一),位于昆阳群绿汁江组的下部层位(图二),其特征是叠层体较小,直径约在2-8毫米,普遍具有叠层体穿切沉积层理的现象,这和在北方震旦亚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中见到的缓叠层石组合的特征一致,是位于潮下带较稳定条件下的产物。推测其生长环境可能是在较深海水中处于大陆棚上产生的,因而其分布范围较广,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甚至不同大陆之间都有分布,有重要的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南前震旦系同位素年龄地质解释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前震旦系已不同程度地变质,要测定岩石的沉积年龄比较困难。近几年有关单位作了很大努力,用各种方法取得了一批年龄数据。笔者认为,这些年龄一般都能反映一定的地质事件,对云南前震旦系的研究起一定作用。本文对这些年龄数据的地质解释方面作初步探讨,错误之处,望予指正。  相似文献   
3.
元谋姜驿大红山亚群地层、岩石特征及其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元谋姜驿大红山亚群一套变质岩的野外、室内研究资料为基础,收集了新平大红山、四川会理的部分地质资料和国内外部分细碧——角斑岩岩石化学资料,论述大红山亚群变质岩的原岩为细碧——角斑岩——砂页岩——碳酸盐岩的组合;并对比了姜驿、大红山、会理三地区大红山亚群的地层、岩石、岩石化学特征;分析了大红山亚群中铁、铜矿产与细碧——角斑岩岩石化学方面的内在联系;从地层接触关系、岩石变质程度、重力资料、同位素年龄等方面讨论了大红山亚群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4.
昆阳群的层序及顶底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昆阳群厚度大(近2万米),阿尔卑斯式褶皱断裂发育,特别是几个大的逆冲断层和刺穿构造存在,使得正确认识这套地层产生了很多困难。目前还存在着对一些重大问题的争议,其中主要有:1.昆阳群的层序和某些铁、铜矿层的归属;2.昆阳群的底界;3.昆阳群的顶界。本文以昆阳群的层序为重点,根据近年来新的观察和测试成果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段锦荪  张罡 《云南地质》1993,12(1):57-59,73
(一)概述微小类型叠层石个体很小,直径数毫米,高数厘米。苏联学者科乌尔(1966年)最早研究微小类型叠层石。1974年,梁玉左和曹瑞骥研究天津蓟县剖面,命名了一个新属——假裸枝叠层石(Pseudogymnosolen)。1979年,增加到四个新属种。从此,这类个体较小的叠层石开始引起国内的注意(以梁玉左为代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微小类型叠层石的研究,重在形态描述和地层意义的探讨,也涉及到一些生态学和沉积环境的研究;近年来则更多地注重其生成环境。  相似文献   
6.
应云南省地质科研所的邀请,意大利斐拉拉大学矿物研究所所长里居·彼卡鲁瓦教授(Prof. Luigi Beccaluva)和马西莫·科托堤博士(Dr. Massimo Coltorti)到云南访问并商讨合作研究项目。里居·彼卡鲁瓦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蛇绿岩专家,国际地科联IGCP(国际地质对比计划)蛇绿岩项目的负责人;马西莫·科托堤博士曾参加过ODP-Leg 134-Vanuatu(深海钻探计划)的工作,是火山岩及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家。访问期间,中意双方共同组成考察组,中方人员由云南省地质科研所段锦荪、张罡、  相似文献   
7.
昆阳群厚度巨大,为一套遭受轻微变质或中等变质的沉积岩系,广泛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部。由于受后期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的破坏,对于昆阳群层序和对比的意见分歧颇大,有以下两种明显不同的意见。 1.以云南冶金局地质研究所薛步高等为代表,对昆阳群的层序划分如下: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