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洋水物质模型及其理论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四川盆地南部水化学场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问题是水文地球化学中的一项重大命题。长期以来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水化学水平分带性和垂直分带性,但对分带性的内容认识上不尽一致;在解释其形成原因时,由于各自强调或突出某种作用,因此论争纷云。本文试图通过揭示自贡地区水化学场的实际情况,概括其规律性,并解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古水文地质研究内容及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古水文地质研究工作在我国至今尚未很好地开展本文试以四川盆地卤水形成问题对古水文地质研究作探索性尝试,并吸取国外研究成果,写成此文,籍以抛砖引玉,文内错误难免,请批评指正。 古水文地质系指地质历史时期中各个阶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它可重建地下水成生史以及阐明与其有关矿床的成矿机理,为地下水资源,油气田、盐类和金属矿床的勘查、预测和开发服务。古水文地质的研究方法不仅要以直觉感知出发,而且要从理性上进行逻  相似文献   
5.
汪蕴璞  林锦璇 《地球科学》1998,23(3):294-298
揭示了东海西湖含油气凹陷第三系沉积体系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重溯了其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演变的阶段和特点,论证了地下水现代经学主要是遵循浓缩盐化、正向变质作用方向演化形成的,且已演化成熟,并探讨了地下水成因和形成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6.
汪蕴璞 《中国岩溶》1988,7(3):219-222
本文试图剖析研究区中生代末不整合面之下海相碳酸盐岩突起体的储油条件,研究这类岩层中埋藏型岩溶的分布、形成过程和时代,其上覆下第三系生油岩系中的石油是怎样进入和何时进入岩溶地层中的,主要受控于何种驱动力,在空间上哪些部位能形成潜山油藏。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软泥水化学垂向剖面类型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南海北部软泥水化学垂向剖面,分为4种类型。剖析了前2种类型在垂向上为开放系统,后2种在垂向上为封闭系统。这些不同类型的软泥水均属软泥阶段的浅变质水。文内提出了全新世期间南海北部海岸线曾南移至距现代海岸线约24km处,比现代海平面下降13m。并发现软泥水比太平洋中部的软泥水的Mn浓度高出1—2个数量级,揭示了利于Mn结核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8.
海洋底部水岩系统现代环境和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南海和东太平洋海盆为例,在阐述地质环境背景基础上,揭示了海洋底部水岩系统的环境因子分布特征和存在的地球化学垒,指出了成矿金属组分存在的形式和沉析矿物的类型以及提出了多金属结核的成矿作用等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评苏林油田水理论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石油工业战线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帝、修、反鼓吹的“中国贫油”谰言已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二十几年来我国在石油普查勘探和油田开发中为水文地球化学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当前,亟需要深入总结在油田勘查中运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的经验,系统分析油田水资料,认真研究我国油田水的  相似文献   
10.
太平洋中部软泥水化学场和演变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根据地质矿产部“海洋4号”船于19861989年在太平洋中部调查采集到的洋底沉积物,通过高效多用途压滤机压取的软泥水,在测试获得的大量第一性资料基础上撰写的。首次系统全面地揭示了该区软泥水化学成分的基本特性和时空分布规律。依据软泥水所在介质环境特点和物质成分分析,结合水岩作用模拟试验和计算机技术等手段,剖析了软泥水的后生变化过程,提出了软泥水化学成分在早期成岩阶段以贫有机质、弱碱性强氧化环境为背景演化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