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钛白副产绿矾和氯化钾为原料 ,采取硫酸铁钾转化法制备硫酸钾。该工艺既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控制方便、产品质量符合国标要求等优点 ,又治理了钛白粉厂环境污染 ;既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又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丙烯酸正丁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以丙烯酸、正丁醇为原料,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催化合成丙烯酸正丁酯的新工艺。考察了催化剂种类、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阻聚剂用量以及催化剂使用次数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确定了催化剂种类和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731强酸性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可多次重复使用,酯化率可达82.0%,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该工艺操作简单,条件容易控制,对环境无污染。  相似文献   
3.
钛白副产硫酸亚铁制取氧化铁颜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钛白粉生产过程的副产物硫酸亚铁作原料,经净化处理后,所得沉淀物再经热处理,即得到氧化铁颜料,该工艺简单可行,产品质量符合要求,即治理了“三废”,解决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与钠基蒙脱土离子交换制备出季胺盐阳离子插层蒙脱土(CTMA’-M),采用小角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表征微观结构,研究CTMA’的插层量、溶液的初始pH值、初始浓度和其他共存离子对吸附铀性能的影响,考察了CTMA’-M处理铀矿水)台废水的应用性能。结果表明:CTMA’插层后蒙脱土的层间距由1.21nm增加到4.09nm,但仍保持钠基蒙脱土原有的晶体结构。随CTMAB用量的增加,插层到蒙脱土层间的CTMA’量增加,对铀离子的吸附容量逐渐增大,当CTMAB的用量超过阳离子交换容量的1.4倍时,铀吸附容量基本保持不变。溶液pH和接触时间对铀离子吸附性能影响较大.CTMA’-M最佳吸附pH值为6.0,平衡吸附时间为80min,CTMA’插层能够改善蒙脱土对铀离子的选择性吸附。在1L含有15mg/L铀的废水中加入1.5gCTMA’-M时,铀的去除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壳聚糖对酸性蓝黑B模拟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溶液的酸度、吸附时间、溶液的初始浓度和溶液温度等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酸性蓝黑B具有优良的吸附效果,在溶液初始浓度小于400 mg/L,pH=3.5~6,温度约为30~40℃,吸附处理30~40 m in,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6.
固载杂多酸催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富马酸与甲醇为原料,固载杂多酸PW12/C为催化剂合成了富马酸二甲酯。详细探讨了影响酯化反应的各种因素,得出了富马酸与甲醇反应的最佳条件,即m(催化剂)∶m(富马酸)8∶100,n(富马酸)∶n(甲醇)=1∶8,回流搅拌反应3h。在该条件下,酯化产率为91.6%。结果表明,此法催化剂用量少,催化活性高,反应时间短,酯收率高,反应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7.
杂多酸催化合成醋酸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以磷钼杂多酸为催化剂,以无水氯化钙为吸水剂催化合成醋酸丁酯,并探讨了酸反应条件。结果表明,磷钼杂多酸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最佳条件下,酯产率可达96%,产品质量符合国标要求,该方法操作简便,条件容易控制,无污染。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钛白副产硫酸亚铁和氯化钾为原料,采用钾石膏法,经过共沉淀、酸化、加热转化生成硫酸钾的新工艺。该工艺流程简捷,反应时间短,操作控制方便,无二次污染,产品质量符合国标要求。该方法既能处置钛白粉厂的副产硫酸亚铁,又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是处理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的一种效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乙酰柠檬酸三丁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柠檬酸、正乙醇、乙酸酐为原料,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经酯化、酰化反应,我毒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考察了影响产率的多种因素,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钛白副产品绿矾为原料,氧化后,加入聚合剂生产聚合硫酸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