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295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土层的随机场模型研究了绛帐、潼关和延安黄土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沿深度的统计规律,计算出黄土土性的自相关距离,探讨了黄土土性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认为:黄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沿深度均是统计非均匀的,在实际工程的设计中,如果把土层看成统计均匀,其土性参数的标准差会比实际情况大,从而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相似文献   
2.
生态水文研究前沿问题及生态水文观测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1987年Ingram HAP提出生态水文学概念以来,生态水文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7年,“生态水文学与环境可持续性”已成为UNESCO/IHP第7阶段计划的主题之一。回顾了生态水文学概念的变迁,综述了有关术语及其科学内涵,简要分析了水循环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文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水文过程与生命过程耦合、绿水及其生态作用等方面关注的科学问题及其观测研究进展;介绍了黑河流域生态水文学研究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雾水的D和18O同位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凝结水的D、18O同位素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雾水方面,露水和土壤吸附水的相关研究仍属空白。由于形成时的温度较高,大多数雾水的D、18O同位素较当地雨水富集,但不同类型雾的同位素特征存在差异。平流式海洋雾为单级的蒸发—冷凝封闭循环系统的首次凝结,D、18O同位素较当地雨水显著富集;热带云雾林中的地形雾与降雨同时发生,且水分源于同一云团,δD、δ18O值差异较小;内陆辐射雾因部分水汽源于当地水分的再循环,过量氘和δD、δ18O值高于降雨。目前有少量研究用D、18O同位素指示雾水对植被、地下水和地表径流的补给作用,但以定性分析为主,基于端元混合模型的定量评价极少。露水和土壤吸附水的稳定同位素研究是干旱区凝结水研究的重要方向;D、18O同位素与其它同位素或化学指标的结合有助于促进凝结水生态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短间隔、高密度的长期观测和用于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凝结水采样器的设计是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及方法研究是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估研究的基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管理的依据,是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之一. 在概括介绍可持续发展评估的工具--指标/指数的概念和功能、国际上代表性可持续发展研究机构指标选取的原则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归纳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类型及其框架模式. 详细介绍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世界保护同盟(IUCN)、世界银行等国际上代表性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系统性指标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这些系统性指标体系的优缺点. 深入分析了国际上典型的社会发展类、经济发展类、生态环境类可持续发展指标(指数)的研究、开发与实际评估应用的情况. 最后,总结了当前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特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5.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文化景观及其保护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景观概念及其研究的演变 ,以及文化景观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与进展进行了总结 ,并具体探讨了地处云南南部亚热带山地的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概念、特征、结构和功能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冻土路基表面的融化指数与冻结指数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在冻土层之上筑路,由于会改变地-气界面的热物理特性,进而影响冻土层的热力→动力稳定性,故而修筑一定高度的路基成为保护冻土层所采取的一种常规措施.在修筑路基之后,与路基边坡的朝向有关的热效应是冻土路基工程保护措施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数理分析与数值模拟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可根据气温的年最大和最小月平均值计算路基表面的融化指数与冻结指数以及有关热状况参数的方法,并以青藏铁路北麓河段2002年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实例分析表明,即便是没有修筑道路,北麓河地区的冻土也已经处于临界状态;路基相对的两个坡面,由于朝向不同会造成温度分布的强非均匀性,其中南和偏南方向与北和偏北方向的路基坡面热状况差异最大,有必要对路基相对的两个坡面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一方面改善就地取土修筑路基对其下伏冻土层的直接不良影响,同时也尽可能减小路基表面温度分布的非均匀性,以避免纵向裂缝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管道通风试验路基地温变化及热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基于青藏铁路北麓河试验段管道通风路基在2个冻融循环周期内的地温监测资料,分析了路基温度的发展、温度场分布特征及多年冻土的热流量变化.结果表明:通风管埋设于路堤中部的路基温度变化和发展情况与一般路基类似,路基在施工后的2个冻融周期内仍处于整体升温的过程;通风管埋设于路堤下部的路基,虽然前2个冻融循环周期内土体温度与原始状态相比同样有所升高,但开始出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同时地温场的分布在横向上的对称性也比较好,在热交换方面,一般填土路基和通风管位于路堤中部的路基在施工后的前2个冻融循环周期内一直处于吸热过程,而通风管位于路堤下部的路基在经历了第1个周期的持续吸热过程后,在第2个冻融循环周期内已经开始放热。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广洲  程国栋 《高原气象》2003,22(10):67-74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地质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中国对西北干旱气候与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本利用CCM3模式模拟了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西北地区的降水与现在的差别,从而初步探讨了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隆升对西北地区降水有明显影响。隆升前,西北地区年降水比现在偏多约150mm;随着高原隆升西北地区年降水逐步减少,到高原隆升至临界高度时,西北地区降水比高原隆升前约减少了77mm,但仍比现在多约73mm。在不同季节,降水的变化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总被引:66,自引:9,他引:66  
李新  程国栋  卢玲 《高原气象》2003,22(6):565-573
使用反距离平方、趋势面、Kriging插值、Cokriging插值和综合方法对青藏高原1961-1990年30年平均1月气温进行空间插值比较研究,其中后两种方法能够把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关键因素——高程置于插值算法之中。反距离平方和趋势面插值的结果都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普通Kriging插值能够反映出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一定的空间结构,但结果依然不好;由于考虑了高度变量,Cokriging插值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性能改进,但因为台站海拔高度偏低,插值结果依然不理想。前4种方法效果不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上气象台站稀少且高原西北地区无气象台站。综合方法把气温分解为结构化分量和随机分量,使用直减率把气温订正到同一海拔高度后,再对它们做Kriging插值分析,其结果较为正确地反映了青藏高原气温空间分布的特征,误差远小于其它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本身的空间分布是影响插值精度的重要因素,合理的采样设计是必要的前提;对于台站稀少的地区,必须把随机插值方法和确定性方法结合起来估计气候变量的空间分布。同时给出了青藏高原1月的气温空间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0.
深基坑工程是地下工程施工中的传统课题,也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本文论述了深基坑工程的特点,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基本问题,并对深基坑工程的研究现状做了综述。最后简要阐述了深基坑工程今后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