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王克钧 《地球学报》1990,11(1):168-169
<正> 本区位于南岭南坡,地理座标为东经110°15′—110°25′,北纬25°11′—25°25′。北面为越城岭,东面为海洋山,西南为驾桥岭。区内有著称中外的岩溶地貌景观。 对本区第四纪冰川的研究,首先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1940年就对桂北地区冰川遗迹作了概要论述。尔后,著名地质学家孙殿卿、徐煜坚教授对桂林南面的六塘和北面的大溶江的冰川遗迹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任美锷教授等许多地质学家对桂林及毗临区的第四纪冰川进行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2.
桂林地区一些洞穴堆积物的古气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钧 《中国岩溶》1989,8(3):222-225
洞穴内部带沉积物是在同位素达到平衡的条件下缓慢结晶形成。桂林一些洞穴堆积物经同位素δ18O测定,其值反映生成环境温度,最高32.07℃,最低0.42℃。其中温度在5℃以下的占23%。认为,当时洞穴沉积温度曾在0℃左右,洞外环境温度比这还低。   相似文献   
3.
4.
桂林第四纪地层层序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成因类型划分:1.宏观特征:包括第四纪堆积物展布的地貌特征、岩性特征和岩层结构特征。2.微观特征:包括重矿物分析、差热分析、石英砂颗粒表面结构电镜扫描和δO18值的古气候研究以及各种年代测定等。二、地层层序:1.全新统:主要为河流冲积物,其次为洞穴堆积物和一些沼泽淤积物等。2.上更新统:主要为广泛分布于漓江两岸,组成一级阶地的冲积层和零散分布的类黄土堆积物。3.中更新统:晚期为洪积物,分布于尧山山麓。早期为冰积物.呈岗垅状蜿蜒展布,主要为紫红色泥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