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酸性侵入岩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及其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铁镁质微粒包体(MME)这一当今世界花岗岩研究和焦点课题的研究现状,指出铁镁质微粒包体及花岗岩的岩浆混合模式对壳--幔物质及能量交换作用过程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提出了对包体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矿田构造–岩相填图为主要方法,研究确定矿田构造和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及矿床类型,进行成矿富集中心的圈定及找矿预测,是矿田构造背景复杂地区的有效调研方法之一。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矿带多期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发育,以印支晚期岩浆侵入成矿与找矿进展较大。本次选择景忍–虎头崖、卡尔却卡B区、乌兰乌珠尔三个矿田区,进行1∶10000构造–岩相填图,填制了三个矿田区岩浆–热力构造类型分布图,认为晚三叠世岩浆侵入作用是该区多金属大规模成矿的主要内因,叠加其上的不同方向断裂控矿作用不同,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断裂控矿显著,明确了各矿田构造背景和印支期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斑岩+矽卡岩+断裂带热液成矿的模式,厘定了岩浆–热力构造的识别标志,即主要是印支晚期中酸性侵入岩、花岗斑岩、矽卡岩带、大理岩带、接触交代蚀变带、断裂破碎带叠加热液蚀变带等,圈定了成矿和找矿富集中心。  相似文献   
3.
西藏冈底斯带昂仁县措迈乡差绒—丁欧复式花岗岩岩石类型为石英闪长岩、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各侵入体之间为突变接触关系,闪长岩U- Pb同位素年龄为155.4±2.7Ma;黑云二长花岗岩U- Pb同位素年龄为152.0±13Ma、153.96±0.92Ma,时代均为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显示三者均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石英闪长岩为弱铝质―准铝质;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则为准铝质—过铝质。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相比石英闪长岩表现为富硅、富碱、贫Ca、Ti、Mg,轻稀土元素更富集,轻稀土分馏程度更高,分异更加明显的特点,微量元素二长花岗岩Ba、Sr、P、Ti亏损最为明显,黑云二长花岗岩的Rb、Th、K富集最为明显,石英闪长岩相比黑云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Rb/Sr(0.18~0.46)、Rb/Ba值(0.13~0.26)最低,指示其分异演化程度较低。差绒—丁欧花岗岩应是同时代不同期次侵入的复式岩体,早期为I型的石英闪长岩和黑云二长花岗岩,晚期为S型二长花岗岩,该复式岩体并非产出于单一的俯冲环境,二长花岗岩可能为弧陆碰撞时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以ASTER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青海祁漫塔格成矿带虎头崖矿区,应用成像光谱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矿区矿化蚀变异常信息进行提取分析。成像光谱方法利用最小噪音分量(MNF)变换、像元纯度指数(PPI),n维可视化(n-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端元识别,并进行混合谐调匹配滤波(MTMF),最终得到矿区的矿物信息分布图。而主成分分析法则选择ASTER1、2、3、4波段提取铁染异常信息,1、3、4、5波段提取矽卡岩化蚀变异常信息,1、3、4、(5+6)/2波段提取蒙脱石、伊利石与绢云母等矿物的蚀变异常信息,1、3、4、8波段提取方解石、黑云母、绿泥石等矿物的蚀变异常信息。利用野外实地踏勘确定的矿床、矿(化)点,在ArcGIS10.1软件中对遥感提取蚀变异常信息进行验证显示,二者吻合效果良好,表明提取结果与数据处理方法较可靠,对于扩大找矿规模和发现矿化富集地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拉萨地块中部,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得到锆石壳部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90±8Ma、193±7Ma和191±10Ma,代表成岩年龄,属早侏罗世侵入岩;核部的继承锆石年龄值大体可分为2部分:300~500Ma为古生代基底锆石;1000~1500Ma为元古宙基底锆石,个别测点得到2160Ma和2356Ma的古老年龄值,反映源岩比较复杂,并提供了拉萨地块存在中元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年龄信息。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的SiO_2为73.14%~78.12%、K_2O为3.42%~5.72%,K_2O>Na_2 O,AL/CNK为1.22~1.42,刚玉标准分子含量为3.18%~4.69%,属典型的强过铝花岗岩。微量元素Rb含量特别高(410×10~(-6)~737×10~(-6)),Sr含量低(9.2×10~(-6)~49.0×10~(-6)),Ba含量低(20.8×10~(-6)~127×10~(-6));稀土总量低,∑REE为38.59×10~(-6)~97.84×10~(-6),铕亏损中等—强烈(δEu=0.22~0.62);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为1.150900~0.861037,~(143)Nd/~(144)Nd为0.511879~0.511993,反映岩浆主要来自于上部地壳泥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应属于冈底斯构造带印支造山旋回晚期碰撞阶段的产物,对它的综合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冈底斯构造带的历史和构造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碰撞造山带不仅呈现南北不均一性,而且显示东西分段性。以横贯高原腹地的NNE向负磁异常带为界,将冈底斯分为三段。在宽约300km的负磁异常带为代表的中段,近SN向的裂谷和正断层系统、重要地震和现代热水活动、古新世林子宗火山岩系和中新世超钾质火山岩系、以及日喀则弧前盆地集中发育,伴有斑岩型Cu-Mo和成因独特的Au-Cu矿化;在85°E以西的西段,主要发育强烈逆冲推覆系、同碰撞期花岗岩和中新世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系,伴有造山型Au矿化;而在90°E以东的东段,主要发育走滑断裂系、同碰撞期花岗岩和中新世埃达克质斑岩,伴有斑岩型Cu-Mo矿化。古新世林子宗火山岩的精细定年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印度大陆板片向北的俯冲-汇聚至少在50Ma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差异性。然而,中新世钾质-超钾质岩和大规模花岗岩基的时空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印度大陆板片前缘可能发生撕裂,并发生分段式差异俯冲,西段(85°E以西)俯冲规模大,距离远,东段(90°E以东)俯冲规模小,可能未跨过雅江缝合带。沿着负磁异常带两侧的边界裂谷带,高SiO_2煌斑岩和念青唐古拉花岗岩基及相伴钾质火山岩的发育,揭示来源于软流圈地幔的岩浆和高热流穿过板片撕裂带并沿耦合上覆的裂谷带上涌,前者侵位和喷发,后者诱发地壳熔融。90°E与85°E之间的俯冲板片可能由于撕裂、断离和破碎,因而导致斜跨高原腹地的大面积通道式负磁异常带。  相似文献   
7.
青藏铁路唐古拉山-拉萨段全新世控震断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表调查表明,沿青藏铁路唐古拉山-拉萨段存在5条重要的全新世控震断裂带,从北到南分别是温泉盆地西缘断裂带、安多盆地北缘断裂带、崩错断裂带、谷露西缘断裂带和当雄-羊八井断裂带.构造-地貌和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北部的温泉盆地西缘断裂和安多盆地北缘断裂带的活动强度相对比较小,平均垂直活动速率约为0.2~0.5mm/a.南侧的谷露西缘断裂带和当雄-羊八井断裂带的全新世垂直活动速率为约(15±0.5)mm/a.而中部的崩错走滑断裂带的活动强度最大,晚第四纪期间的走滑速率可达(11±4.5)mm/a.全新世断裂活动和古地震研究表明,其中温泉盆地西缘断裂带、安多盆地北缘断裂带、崩错断裂带的西北分支、当雄-羊八井断裂带的当雄段等区域未来发生强震的概率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8.
喀喇昆仑断裂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喇昆仑断裂(KKF)在普兰裂谷以东的存在状况有两种推论:1大陆逃逸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状况在普兰裂谷以东和以西没有差别,都是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经历长时间、大尺度的右旋走滑;2分散变形模式,认为喀喇昆仑断裂的活动终止于普兰裂谷,断裂的走滑错距均被普兰裂谷吸收。然而,长久以来并没有针对喀喇昆仑断裂在普兰裂谷以东活动的野外调查。近年来,在普兰—仲巴一线针对喀喇昆仑断裂展开了详细的断裂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研究。野外调查表明,普兰—仲巴一线断层活动的构造地貌特征显著,如线性排列的断层三角面和断层陡坎、断塞塘、错断脊以及不同级别的水系右旋弯曲等,表明活动的喀喇昆仑断裂不仅仅局限于普兰裂谷以西。冲沟和错断脊显示霍尔地区喀喇昆仑断裂最大右旋错距为(11±1)km,而马攸木山以东的冈底斯花岗岩被右旋错断(7±1)km。喀喇昆仑断裂不同断层分支在马攸木山侧接,形成局部的挤压区。该挤压区吸收了约4km的走滑错距,造成马攸木山成为雅鲁藏布江和印度河的分水岭。仲巴地区罗布岗日峰以东,喀喇昆仑断裂失去其地表踪迹,表明马攸木山附近的7km走滑错距完全被隆格尔裂谷—罗布岗日峰—琼果盆地组成的盆山体系所吸收。霍尔附近一个右旋错距(84±2)m的错断脊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该错断脊形成于(9.4±0.8)~(21.7±1.6)ka,由此计算出喀喇昆仑断裂在本区的最大右旋走滑速率为每年(4.0±0.3)mm。如果晚新生代以来喀喇昆仑断裂在本区均保持这样的走滑速率,则喀喇昆仑断裂在普兰—仲巴一线的起始活动时间在3 Ma左右,远小于阿里地区喀喇昆仑断裂的12 Ma起始活动时间。因此,断裂在研究区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特征表明喀喇昆仑断裂在青藏高原陆内变形中具有分散变形的构造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9.
陆内造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质过程。南秦岭造山带安康石泉—汉阴—旬阳一带研究区处于南秦岭陆内复合造山带与扬子板块北部衔接部位,早古生代志留系变形变质岩片发育,以逆冲推覆构造和多层次韧性滑脱逆冲推覆岩片为主。印支期以来广泛发育多期新生面理,可分出3期,面理置换清晰,盖层区以S2面理置换S1最为显著。从该区多期构造变形、晚期盖层花岗岩脉侵入、基底岩浆底劈-伸展热穹隆上升、与晚期花岗岩脉相伴的热变质及次生加大黑云母变斑晶和石榴子石斑晶高温矿物对、多类型热液蚀变的发育、不同期次面理产出的石英脉流体包裹体温压特征差异、石泉一带韧性剪切变形面理中黑云母Ar-Ar测年161~169 Ma、凤凰山穹隆北缘韧性剪切变形面理中云母Ar-Ar测年178~163 Ma等分析,表明该区至少经历过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构造变形,尤其是S2期面理大致对应燕山期,为明显的陆内造山期构造变形,固态塑性流变和脆-韧性剪切变形特点显著。野外构造-岩相填图确定S2期面理最发育,优势走向为北西向,大部分新生矿物岩石沿S2面理分布,表明燕山期与陆内造山作用密切相关。构造变形强烈部位可形成脆-韧性剪切带。晚印支期—燕山期为褶皱-S2+3面理-逆冲推覆断裂组合样式,新生代为不同程度走滑-隆升差异的断块构造组合。陆内造山演化期分为三个亚阶段:(1)晚印支—早燕山期(T3-J1+2)陆内造山垮塌阶段;(2)中晚燕山期(J3-K2)陆内造山挤压推覆阶段;(3)喜马拉雅期断块隆升改造阶段(K2-Mz)。受陆内构造汇聚和走滑作用促使该区上地壳构造热动力聚集,形成凤凰山—牛山岩浆-热穹隆,造成地壳局部重熔,形成花岗岩脉侵位。燕山期调研区南部安康断裂带和北部宁陕断裂带在J1-2分别发生的右行走滑和左行走滑剪切变形造成该区较显著地向东挤出滑脱变形,显示陆内造山晚期走滑分量较重要。  相似文献   
10.
多个造山带和盆地矿田地质调研发现,热力作用和热力构造有其广泛性和特殊性。岩浆-热力构造是指受岩浆-热力作用影响或控制,与岩浆侵入或火山喷发活动有一定联系,形成于岩浆岩体中或围岩地层中或远程热力作用影响区的一系列热力(含部分应力作用)形成的构造类型。在矿田、矿田地质和矿田构造的概念及类型划分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矿田构造和岩浆-热力构造的类型划分方案。按成矿期构造形成的主控作用方式,将矿田构造划分为:应力、热力、重力和复合转化4种构造类型。按照矿田岩浆活动-热力作用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影响深度、构造环境和成矿类型,将矿田岩浆-热力构造分为五大类24个亚类:1近地表热水喷流沉积-地热异常群集型;2热液型;3岩浆侵入-斑岩-矽卡岩-韧性剪切流变-热穹窿型;4岩浆通道-小岩体矿床-壳幔混合成矿型;5地幔热柱型。这些不同深度的岩浆-热力构造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床,在壳幔岩浆-热力构造作用下,经常形成重要矿床类型组合和超大型矿床。对盐丘、岩浆热穹窿、地热异常、壳幔热柱等几种特殊类型的岩浆-热力构造进行了简要的特征分析。以青海祁漫塔格矿带景忍—虎头崖多金属矿田为实例,在矿田地质学指导下,以矿田建造和构造-岩相填图为基础,剖析矿区岩浆-热力构造特征,归纳其岩浆-热力构造类型为斑岩型+矽卡岩型+断控热液型,认为晚三叠世岩浆侵入作用是该区多金属大规模成矿的主要内因,岩浆侵入作用与各时代碳酸盐岩接触带形成了矽卡岩矿床,并且显示出印支期岩浆侵入体、斑岩、矽卡岩带、多组断裂破碎带和热液蚀变带的发育与找矿富集中心紧密套合,不同方向断裂控矿作用不同,近EW向和NWW向断裂控矿显著,矿田中深部成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