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全炸各石膏矿区的勘探、详查、矿点检查等各类地质报告及全省煤田、铝土矿、石油、水文地质等报告我钻孔资料进行了汇集整理,认为本省石膏主要成矿的时代为中奥陶世,因此,本文从支位及空间分布岩性、岩相、沉积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石膏产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同僧 《地下水》2012,(2):106-107
本文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及人类活动对雨洪规律的影响,提出了现状条件下暴雨洪水的产汇流计算方式。通过多年的实践表明,在洪水计算过程中,根据流域实际情况,变动洪水计算方式,选择适当的计算参数,再考虑水利工程运用等各方面的条件,可以大大提高洪水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介绍了“WDC中国地震数据中心建设与完善”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果、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对该领域研究未来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5.
现有的饱和软黏土循环荷载累积孔压显式模型未能反映路基土体单元在土体自重作用下主应力轴的偏转现象。在确定饱和软黏土固结时间的基础上,在固结压力分别为100、150、200 kPa下,对软黏土进行主应力轴偏转角为15°、30°、45°的不排水循环加载试验,得到了固结围压、主应力轴旋转角及动应力比对循环累积孔压影响的规律。基于第一次循环加载累积孔压变化规律和修正动偏应力水平,建立了能考虑恒定主应力轴偏转角循环加载下累积孔压显式模型,并利用恒定主应力轴偏转角循环加载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建立的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累积孔压显式模型参数易于确定,参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且能考虑主应力轴的恒定偏转现象。  相似文献   
6.
以青岛红岛“蛤蜊节”为载体,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是青岛市城阳区推动渔民转产转业、促进渔民增收和渔区繁荣的一项重要举措。红岛“蛤蜊节”始于2004年,至今已举办4届,累计接待游客60.8万人,实现收入9500万元,当地居民人均增收2500元,其中第四届蛤蜊节举办的10天期间,共接待游客19.8万人,实现各项收入3700万元。同时,随着蛤蜊节的知名度和影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始多普勒及载波相位导出多普勒观测数据,进行动态环境下单天线测姿性能的实验验证,并对比不同运动状态下载体的测姿精度。结果表明,当载体低速运动时,采用导出多普勒观测值及原始多普勒观测值解算的航向角RMS值均在0.35°以内,俯仰角RMS值均在0.15°以内,且通过载波相位导出多普勒观测值计算的姿态结果相较于原始多普勒观测值更稳定。在直行和转向时,采用导出多普勒观测值计算的航向精度分别在0.15°和0.81°以内,且载体直行时相比于转向时姿态结果的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8.
地热水在地热供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志恒  刘同僧  何平 《地下水》2010,32(1):66-66,114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家制定了“十五能源发展战略规划”,要求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燃煤造成的污染,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浸的利用技术,其中提到要充分利用地热资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地热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用于采暖,在我国北方城市得到迅速发展,但目前地热供暖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地热水的开发及利用调查研究,指出了采用地热水供暖的优缺点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利用地热水在供暖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吴锡刚  刘同僧  何平 《地下水》2011,33(3):46-47
地热水可广泛应用于采暖、医疗保健、工业、农业温室种植等方面.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缓解能源压力,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目前在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地热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位于康滇地轴中段、川南滇中中生代断陷盆地中的砂岩铜矿,在五十年代后期,已引起广泛注意.它具有矿点分布众广,品位较富,易采易选等特点,但地表出露面积小,远离岩浆岩体,在岩浆热液成矿论盛行的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规模不大的远离岩浆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而没有给予适当的重视.六十年代,随着同生成矿理论的兴起,勘探实践的深入,滇中砂岩铜矿的成因问题和矿体赋存规律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采用同生成矿理论总结的浅紫交互带、矿物分带和水下地形(即众所周知的"三板斧")成矿规律,相继在滇中探明了十余个大中小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