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交其尔推覆构造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维杰  李述靖 《现代地质》1995,9(2):220-225,T001
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中部交其尔一带发现一条近EW向延伸的推覆构造带。上元古界-下古生界浅变质岩以低角度向北推覆于晚古生代花岗岩基之上.推覆构造上盘的浅变质岩中发育有一套轴面向南倾的同斜倒转褶皱系,并伴有一系列向南倾的叠瓦状逆冲断面。下盘花岗岩中发育有较宽的糜棱岩带.沿推覆构造带分布有一系列的飞来峰及构造窗。这一构造带的发现,为纬向构造带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并显示了晚古生代末期以来地壳沿经线方向的强烈缩短。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在768地震遥测系统中,从各台站传输到记录中心的地震信息,由768地震记录器进行可见记录。这种记录器具有自动换纸功能,换纸后,两侧时号笔及时绘出台号、年、月、日、时、分的串行调宽码记忆上纸时间。串行调宽时间码(简称串码)由768钟站提供,每分一帧,每帧声60个码元,每个码元一秒。记录短周期地震波时,记录器转速为2毫米/秒,一码元的走纸长度为2毫米,时号笔绘出的串码脉冲图疏密适当,清晰可  相似文献   
3.
“你们的服务真贴心啊!”林州市河顺镇某企业郭经理握着所长王进军的手,激动地说。 10月22日,在河顺国土资源所王所长的引领下,林州市国土资源局领导班子及相关科室骨干人员来到该镇一家汽配制造厂,开展“走基层,访企业,解难题”活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七井水温多年资料的整理,在总结以往震例的基础上,分析水温异常与地震预报的对应规律,对高七井水温映震效能进行初步探讨.高七井水温异常为阶跃上升型,异常形态具有继承性,水温异常对地震短临预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贵州省织金矿区龙潭组砂岩粒度特征,分析了矿区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
7月17日上午,在陕县王家后国土资源所,两个中年男子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在场的工作人员及王家后乡柏树山村两委干部为他们热烈鼓掌。  相似文献   
7.
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于1995年5月12日在青岛举行成立庆典。国家海洋局局长严宏谟、青岛市副市长周嘉宾、山东省科委主任何宗贵,以及韩国科学技术部次长具本英等国内外来宾150多人参加。中韩海洋科学共同研究中心是根据1994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中韩两国首脑会谈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折返的时限及机制   总被引:49,自引:7,他引:42  
位于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加里东造山带的形成是阿拉善板块、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一东昆仑板块在加里东期间汇聚和碰撞的结果。祁连微板块和柴达木一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柴(达木)北缘超高压变质带形成于495~440Ma,是继南祁连洋壳向北俯冲于祁连微板块下形成增生的柴北缘火山岛弧带之后,陆壳深俯冲的产物。柴北缘超高压变质带是在祁连微板块及柴达木一东昆仑板块之间的“正向陆内俯冲”向“斜向陆内俯冲”转化过程中“斜向挤出”机制下折返的,开始折返年龄为470~460Ma,最后的折返时间为400~406Ma。折返构造很好地保存在超高压变质岩石中,并且记录了广泛的退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
格吉格音乌拉火山机构主要由集块岩,角砾集块熔岩和碱性橄榄玄武岩组成。玄武岩中含有二辉橄榄岩包体,岩石属大陆内部碱性玄武岩系列。玄武岩层平履于中新统通古尔组之上,是阿巴嘎玄武岩底部层位。玄武岩全岩钾-氩稀释法同位素年龄12.99Ma。综合分析认为:阿巴嘎玄武岩早期喷发活动最晚始于上新世。  相似文献   
10.
一次局地特大暴雨的η坐标模式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一个考虑陡峭地形的16层η坐标模式,对1990年8月14 ̄15日夜间发生在湖北省远安县境内的一次特大暴雨(最大4小时降水量366.8mm)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出了此次降雨过程的局地性及双峰特点。进一步通过地形及边界层两组敏感性试验表明,地形的位置对暴雨的落区,其形状及陡峭程度对暴雨中心的强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边界层对暴雨也有重大影响,影响机制之一是通过其温湿能量通量,重建或补充暴雨过程中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