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质学   1篇
  201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将辽宁作为一个闭合区域,从水资源平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1991~2004年辽宁的水资源状况及降水量与水资源总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评估人工增雨量对水资源量贡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设计开发的三维冰雹云(IAP)模式,使用2002年7月12日20时沈阳探空资料,对当日降水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这是1次以冰相过程为主的冷云降水过程,前期云中对流较强,降水以冰雹为主;后期对流减弱.持续降雨。低层风切变和气旋存在是产生持续降雨的主要条件;微物理过程中,霰粒子的融化是降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雨水对云水的碰并收集。  相似文献   
3.
辽宁水资源状况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辽宁作为1个闭合区域,从水资源平衡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辽宁水资源状况和降水量与水资源各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辽宁降水量占来水量的95.1%,是影响辽宁旱涝和水资源总量的决定因素,因此,人工开发云水资源、增加大气降水是改善辽宁水资源匮乏状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基于历史相似天气评估人工增雨效果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辽宁省1981~1990年10年无人工增雨作业的NCEP 500hPa高度场资料以及1996年、1997年有增雨作业的500hPa资料,对10年间无增雨日及两年中增雨日要素场采用“切比雪夫一傅立叶混合多项式”展开,以寻求两个要素场的最小相关值,藉此给出两年中不同增雨天气型的个例分析及23架次日增雨效果百分率。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要素场达到最小相关值时,一方面两个要素场形势非常相似,另一方面在增雨日播撒区的降水量,大多明显地大于该区历史上非增雨日的降雨量,增雨基本上具有正效果;然而降水一般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结果,在统计时也可能出现增雨的负效果或无效果,即“多异性”;但就总体而言,该方法有效地实现了一次增雨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6.
采矿工业生产和矿区建设的发展过程中引起的地表建筑设施的损坏给矿产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赔偿负担,但并非所有位于巷道或采空区上方的建筑物开裂都是由矿产开采引起的。具体分析了陕西省某煤矿巷道上方建筑物开裂产生的原因,认为造成建筑物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地基湿陷变形及地下水位下降,而非巷道的开挖。不仅为合理制定建筑物病害处置方案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支出。可为同类型的巷道或采空区上方建筑物开裂原因分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