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黄土微结构区域变化规律及与湿陷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薛武海  王桂生  陈志新 《地下水》2005,27(4):310-312,316
黄土中的微结构是影响黄土湿陷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黄土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对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微结构在区域上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即,由西北的粒状、支架接触式结构,逐渐过渡到东南的凝块、镶嵌胶结式结构。通过对黄土矿物颗粒接触关系和孔隙与湿陷性的关系的分析,并根据非饱和土粒间吸力理论分析,认为支架结构孔隙为黄土湿陷变形提供了空间条件,而黄土微结构吸力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引起黄土湿陷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配加萤石、石膏复合矿化剂的立窑水泥熟料可以分为4种类型:即葡萄状熟料、熔融烧结料、死烧块状料和还原料。这种水泥熟料都是由硅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以及少量的自由氧化钙组成的。在质量上熔融烧结熟料和死烧块状料优于葡萄状熟料,而还原料是所有热料中质量最差的。我们要改进水泥熟料的质量,必需降低还原料的数量。从工艺岩石学的观点来看,提高水泥熟料的质量,必需增加硅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的数量,减少自由氧化钙的数量,如果我们生产后述的水泥熟料,其质量一定是好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