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以赣南典型稀土矿区为重点调查研究对象,以岩(矿)石-风化壳-尾矿-水为系统,采用多学科多方法协同,对离子吸附型稀土(简称iRee)资源开采涉及到的水资源-环境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对采矿过程中的环境效应进行调查、检测、评估的工作方法体系,即:野外调查(S)—实验测试(M)—特征分析(A)—指标体系构建(I)—模型研究(M)—综合评价(A),简称SMAIMA工作法。自2011年以来连续6年分季度系统采集550多件样品,积累了近3万个可靠数据,为iRee矿区及周边水质采样、特征分析、水污染源鉴别提供了依据。通过对iRee矿区及周边地表水中REE及理化指标时空变化特征的综合分析,查明了污染的原因、途径。建立了针对iRee矿区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针对iRee矿区的水环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水环境评价的基础上,针对赣南稀土矿区的环境特点,进一步构建了包括自然地理、基础地质、开发占地以及地质环境在内4大类、13小类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首次研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iRee矿山环境效应定量评价模型。运用该评价模型,对龙南、安远、寻乌三个不同类型的稀土矿区(以龙南代表重稀土矿区、以安远代表中稀土矿区、以寻乌代表轻稀土矿区)的矿山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分级,进而提出了iRee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岑况  田兆雪 《现代地质》2012,26(5):1051-1057
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当前大量热液金属矿床与岩浆岩体的空间和成因关系,参考首先由俄罗斯地球化学家提出的以矿床为中心的元素地球化学理想分带模式,提出了以岩浆岩为中心的矿床理想分布模式--“岩浆中心成矿系”。该模式以侵入近地表含水围岩的岩浆岩体顶部为中心,一个完整的高温矿床→中温矿床→低温矿床从内带-过渡带-中带-外带有规律分布。内带主要为Nb、Ta、Hf、Li等经常在岩浆岩体内生成的矿床,形态受岩浆岩体控制,多为等轴状;过渡带为W、Sn、Mo、Bi等高温热液矿床,形态以三维等轴状为主;中带为Cu、Pb、Zn等中温矿床,以透镜状、脉状为主;外带为Au、Hg、Sb等低温矿床,矿体呈脉状、串珠状,受构造线控制,顺从构造线分布。矿床系列围绕岩浆中心成矿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岩浆岩侵入含水围岩后,形成局部高温度场并导致热液和矿床物质循环和温度场内的时空温度差是岩浆中心成矿系形成的关键。在理想模式下产生的个体(岩体矿床组合体)同时受到形成条件的影响:岩浆体侵入的深度、围岩的岩性或含水性,岩浆的物理化学性质、侵入温度、岩浆规模都会导致岩浆中心成矿系的完整性和形态等变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