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热年代学原理为指导,在以往成岩成矿年龄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内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认为金川矿床经历了初期的急速抬升冷却、中期(827 Ma ±766 Ma ±乃至403 Ma)、晚期(308 Ma)和中、新生代的快速折返冷却过程,也遭受了1508~827 Ma、403~308 Ma两次增温改造事件;而同一样品中相似的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表明金川矿区至少在晚白垩纪早期经历了极速的抬升冷却、剥蚀事件。 F8断裂西侧的抬升明显慢于其东侧,体现出矿区内抬升速率的差异性,这对找矿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热年代学原理为指导,在以往成岩成矿年龄的基础上,结合矿区内裂变径迹测试结果,认为金川矿床经历了初期的急速抬升冷却、中期(827 Ma±766 Ma±乃至403 Ma)、晚期(308 Ma)和中、新生代的快速折返冷却过程,也遭受了1 508~827 Ma、403~308 Ma两次增温改造事件;而同一样品中相似的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表明金川矿区至少在晚白垩纪早期经历了极速的抬升冷却、剥蚀事件。F8断裂西侧的抬升明显慢于其东侧,体现出矿区内抬升速率的差异性,这对找矿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德勒诺尔铁矿区发育的节理为研究对象,在约20km2的研究区内布置了93个观测点,在野外共观测三百余组节理,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节理进行分期配套,确定区内主要发育3组高倾角平面X剪节理,通过节理之间相互错断、限制关系对节理期次进行配套分析,并对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形成的共轭剪节理进行了研究,利用吴氏网绘制各观察点的主应力图解,获得各点应力轴(σ123)的产状。研究得出本区第1次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σ1)的优选产状为181°∠8°,中间应力轴(σ2)为141°∠81°,最小主应力轴(σ3)为89°∠5°,可能是区内的主体构造格架的动力来源,在区内形成了近EW向的复式背斜及叠瓦状逆冲断裂。第2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E—SW向,最大主压应力轴(σ1)的优选产状为250°∠12°,中间应力轴(σ2)为56°∠78°,最小主应力轴(σ3)为143°∠11°,为区内形成NW—NWW向展布的逆冲断裂的主要动力来源。第3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NW—SSE向,最大主压应力轴(σ1)的优选产状为344°∠3°,中间应力轴(σ2)为79°∠80°,最小主应力轴(σ3)为252°∠13°,可能为区内NW、NE向展布的张性断裂的主要动力来源。研究总结了区内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并对动力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位于哈拉湖—木里断裂带与柴北缘北隐伏断裂带之间,属于南祁连干旱荒漠—高寒山区,出露地质体受区域构造控制呈NW—SE向展布。本次在1 045 km2范围内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析17种元素共圈定单元素异常438个、综合异常52个,利用R型因子分析划分元素组合,结合地质背景将圈定的异常归为4大类,并从元素组合特征方面及异常查证情况分析,评价异常找矿前景,确定了4个找矿远景区,在对成矿地质条件、化探异常特征及开展矿产检查工作的基础上,优选出1个重点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
石板墩铁矿位于祁连造山带—中祁连陆块西段,矿体以带状铁建造、铁矿与硅质条带互层产出为特征,属于蓟县系花儿地组中岩组,赋矿岩性为凝灰泥硅质板岩,围岩为凝灰质板岩、碧玉岩。通过对矿石及围岩主微量、稀土及稳定同位素分析,认为矿区沉积环境为弱氧化—弱还原的次深海—浅海环境,海底喷发物质中的Fe2+在弱还原的海水环境中与Si一起被搬运至次深海—浅海中环境,在微生物参与情况下,氧化成Fe3+化合物,通过水合成岩作用形成了磁铁矿和赤铁矿。  相似文献   
6.
东洞沟金矿隶属党河南山金成矿带上,为一多期活动的断裂构造和中酸性岩脉双重控矿的蚀变岩型金矿。通过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本区圈定了Au-4异常,并进一步利用1∶1万土壤测量进行解剖,发现了东洞沟金异常区,部分土壤中金的峰值已达到矿体边界品位,经过后期工程揭露,发现了有价值的金矿化体。综合研究表明,矿区赋矿地层主要为奥陶系硅化砂岩,并受到侵入的闪长岩脉制约,主矿体沿北西向延伸,基本与区域构造方向和圈定的Au异常长轴展布方向一致,所以东洞沟金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