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3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古气候研究表明,地质历史中气候旋回与天文因素、太阳常数、地形与海岸位置及大气成分等有关。笔者认为,除上述原因外,巨大地外物体撞击作用是诱发古气候旋回,尤其是非周期性突发古气候旋回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影响时间尺度约为数十万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地球演化过程中,不断受到地外物体的撞击。迄今为止,地球上已发现近百个大小不一、年龄各异的撞击坑。据地球及类地行星撞击坑记录和 Appollo 小行星、彗星轨道计算,在显生宙中,大约每0.14Ma 便有一个直径大于10km 的撞击坑在地球表面形成;直径超过100km 的撞击坑约100Ma 产生一次;一些足以产生全球强烈灾变效应的巨大撞击事件的频率  相似文献   
3.
宁强碳质球粒陨石的球粒和基质中出现大量圆形的不透明矿物集合体。其中的主要矿物为磁铁矿、富镍金属和硫化物,另有少量磷酸盐、硅酸盐及微量的铂族金属。离子探针测定显示:①磁铁矿的氧同位素组成服从质量分馏[斜率为0.51±0.04,Δ17O为(-2.8±0.4)‰],δ18O值在-15.3‰~-1.6‰的较大范围内变化;②球粒中的橄榄石(Δ17O为-5.0‰)与不透明矿物集合体处于氧同位素不平衡状态。不透明矿物集合体是由小行星母体中的蚀变反应产生的,金属铁被氧化为磁铁矿,同时使剩余的金属富集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