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重庆市海底沟岩溶地下水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钟灵 《中国岩溶》1991,10(4):306-312
海底沟岩溶地下水库建造在川东平行岭谷区带条状背斜山腹内,是以石灰岩和白云岩岩层以及石膏矿层的溶洞通道为主要储水空间的地下水库。库容加23万m~3,正常水压85~90万Pa,库区面积约12km~2。它系堵塞江北煤矿平硐一突水点而成,水库造价35万元,自七十年代末期建成以来,灌面逐年扩大至20000余亩,具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研究其岩溶发育规律和地下水库成库条件,对开发川东褶皱带岩溶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分布着大片喀斯特区,这些地区矿产、水利资源丰富,由于工业建设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加,给环境带来了一些影响,其中地下环境的污染是环境地质的一个突出问题,这里,主要指的是地下水的污染.喀斯特地下水与非喀斯特地下水相比,在接受污染、传播、扩散或贮留污染物等方面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桂林附近陷落地震分布,形成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落地震是石灰岩喀斯特区溶洞或上洞塌陷所引起的特殊类型的地震,在我国南方及西南喀斯特区域分布较为广泛,是一类低震级高烈度的地震,在震中区造成较大的震灾。本文以桂林附近喀斯特区为研究范围,从古往今来的地震记录中分析提炼出其分布、形成及特征。  相似文献   
4.
桂林岩溶塌陷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灾害学原理 来研究桂林岩溶区一种特有的自然灾害-地面塌陷,认为塌陷是在多种因素控制下的一种概率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引入塌陷风险评价的方法,建立塌陷灾害经济评估方案。  相似文献   
5.
漓江发育演化及与相邻流域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缪钟灵 《中国岩溶》1998,17(4):385-391
漓江形成于早更新世初期,两岸有四级阶地,分属Q2、Q3、Q4 ,尚未发现Q1 沉积物,其演化史可划分为峡谷期、盆地早期和盆地晚期。它与其东侧湘江分水岭上存在着一个豁口,成为修建灵渠的有利地貌,与西侧洛清江分水岭上也有一个豁口,成为修建相思埭(桂柳运河)的有利地貌。   相似文献   
6.
论徐霞客对西南喀斯特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钟灵 《地理研究》1986,5(4):18-24
本文就《徐霞客游记》中从道州至罗平遊程所记,探讨徐氏对西南喀斯特研究上的贡献,认为主要有:1.对喀斯特地貌作丁区域划分,2.对喀斯特形态规定了术语,3.对喀斯特旅游资源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出版的水文地质学教科书中,凡是讲到地下水等水位线图的章节,都明确强调地下水等水位线不能穿过河流,所附的插图中,按照这一原则,所有的地下水等高线在迁到河流迹线时戛然而止。教科书上如此,生产和科研报告中,禀承师意,一律未能穿越,这一概念因袭相传,成为金科玉律。这种表示方法是否合理呢?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作图问题,也涉及某些思想方法问题,有必要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8.
漓江流域主要环境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缪钟灵 《中国岩溶》1997,16(2):161-166
漓江是桂林—阳朔风景名胜区的灵魂,近二十余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兴起,引起了流域内某些环境要素的变异。本文针对其中的主要问题,诸如枯水问题、洪水灾害、水体污染、土地资源减少、塌陷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