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完善的渗透各向异性模型有助于指导地下建筑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排水注浆方案的选定,为了建立完善的渗透各向异性模型,利用三轴渗透仪对高岭-蒙脱混合黏土开展一系列渗透试验,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尝试建立渗透各向异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膨润土掺入量增加,混合黏土中小孔隙含量不变,中孔隙含量增多,而大孔隙含量减少;随着固结应力的增大,混合黏土中孔隙均减少,且孔隙最大孔径减小;宏观参数孔隙比和液限孔隙比与渗透各向异性比之间的规律性较弱,说明孔隙比和液限孔隙比不是决定渗透各向异性比的关键参数;用微观参数表述的渗透各向异性模型有较强的规律性,说明从微观角度探究渗透各向异性模型不仅可行,而且更能揭示混合黏土渗透各向异性的本质,且微观参数模型中,用能反映较大孔隙变化的孔径指数D_(50)~D_(70)表述的渗透各向异性模型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余良贵  周建  温晓贵  徐杰  罗凌晖 《岩土力学》2019,40(6):2293-2302
黏性土渗透系数影响因素较多,甚至不同试验手段对试验结果都有较大影响。针对目前渗流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空心圆柱扭剪仪(HCA)测定软土渗透系数的方法,对其开展意义、可行性及试验步骤进行说明分析,并以重塑高岭土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试验研究,探讨利用HCA开展渗流试验的标准,最终进行动力特性对软土渗透性影响的试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以3 600 s作为单位时间,当连续24 h的单位时间内平均渗透系数差值小于2%,将该阶段中得到渗透系数平均值作为最终渗透系数较为准确;(2)综合试验效率、试验间的可比性以及试验结果准确性,建议利用HCA开展重塑高岭土渗流试验时可选水力梯度范围为10~15;(3)重塑高岭土经过交通荷载作用10万次后,其渗透系数比经静载压缩同等轴向应变后的渗透系数低12.79%,即研究动力特性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徐杰  周建  罗凌晖  余良贵 《岩土力学》2020,41(2):469-476
完善的渗透各向异性模型有助于指导地下建筑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排水注浆方案的选定,为了建立完善的渗透各向异性模型,利用三轴渗透仪对高岭-蒙脱混合黏土开展一系列渗透试验,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尝试建立渗透各向异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膨润土掺入量增加,混合黏土中小孔隙含量不变,中孔隙含量增多,而大孔隙含量减少;随着固结应力的增大,混合黏土中孔隙均减少,且孔隙最大孔径减小;宏观参数孔隙比和液限孔隙比与渗透各向异性比之间的规律性较弱,说明孔隙比和液限孔隙比不是决定渗透各向异性比的关键参数;用微观参数表述的渗透各向异性模型有较强的规律性,说明从微观角度探究渗透各向异性模型不仅可行,而且更能揭示混合黏土渗透各向异性的本质,且微观参数模型中,用能反映较大孔隙变化的孔径指数 ~ 表述的渗透各向异性模型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周建  蔡露  罗凌晖  应宏伟 《岩土力学》2019,40(12):4848-4856
土体的各向异性与沉积环境和应力历史密切相关。以能够考虑土体特性的各向异性不排水抗剪强度公式为基础,利用圆弧滑动方法,并考虑破坏面上强度的折减( ),推导各向异性软土基坑抗隆起稳定极限平衡解。对软土基坑抗隆起稳定进行研究,系统分析了开挖深度H、围护结构插入深度D、最下道支撑与坑底相对距离He/H等几何因素及土体有效内摩擦角 、各向异性强度比k及强度沿深度非均质变化的斜率 等强度参数的影响。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公式的适用性,为软土基坑工程抗隆起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