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江苏沿江都市区域经济要素空间演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着中国都市区化的快速发展,经济要素在都市区域的空间分布发生着剧烈的变动和重组.为了更为深入地研究都市区域经济要素的空间演化,采用均匀度指数这一数学工具,重点分析江苏沿江都市区域"城市间"(inter-city)经济要素的变动演化趋势.基于总体趋势、分地区比较、主要指标集3个角度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江苏沿江都市区域经济要素的空间演化正呈现出日益均匀化的趋势,其中,外资空间分布的日趋均匀化将对都市区域经济与空间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第二层通道协议(L2TP)是通过对PPP协议封装以适用于多种媒介的一个协议。它也描述了如何用UDP包对PPP协议进行封装。L2TP的最基本的两个应用是:①建立VPN连接;②实现拨号设备和拨号终端。L2TP协议由两个部分组成:L2TP访问集中器(LAC)和L2TP网络服务器(LNS)。LAC是物理上终结一个调用的设备,LNS是处理和认证PPP流的设备。作者在本文中描述了如何在WIN9X下实现L2TP协议。  相似文献   
3.
阻抗差异较大的地层在地震剖面上呈现为强振幅同相轴,会掩盖附近储层有效信息,需要做去除强屏蔽的目标处理。针对常规匹配追踪方法在构造复杂地区匹配精度和空间连续性不佳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权值的多道匹配追踪去强屏蔽方法。首先利用层位构造信息对强反射层进行局部拉平处理,减弱地层空间构造对提取强反射层的影响,然后引入相邻地震道与中心道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多道平均的权值,以提高匹配结果的稳定性和横向连续性。同时使用解释得到的层位时间作为子波初始时间,有效提高运算效率。模型试算和实际地震资料应用分析表明,改进方法能有效剥离强反射并突出有效储层信息,剥离后的井震吻合度得到明显提升,相较于常规匹配追踪算法匹配精度更高,同时具有更好的空间连续性与强反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高光谱遥感数据的信息量差异和相关性特征,对腾冲县北部机载高光谱遥感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在所有波段中,信息量最大的是波段24(2.217~2.249μm),其次是波段19(2.063~2.094μm),其组内相关系数均在0.93以上。相关系数的分布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特点,强相关系数(相关系数在0.9以上)出现的频率最高,为38%。针对强相关系数的谱间分布特征,在波段间隔为0时,其出现的频率最高,为20%。该研究对遥感波段的设计和选择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农村聚落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传统的房屋提取方法一般基于像素的提取,无法利用影像的空间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卫星影像房屋提取方法。利用影像对象的光谱特征、几何特征和空间关系建立知识库,利用知识库中的规则来提取影像中的房屋。  相似文献   
6.
二元城镇化机制与模式研究——以东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元城镇化机制与模式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城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二元性,是研究二元城镇化机制特征和演化趋势的典型区域.选取中国第二大油田驻地——山东省东营市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典型案例,试图通过对东营市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城镇化机制的演化阶段、模式与特征的深入剖析,展现资源型城市二元城镇化的特殊机制和可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端时尚消费品销售空间的中国城市控制力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世界城市"和"全球城市"研究开始,在对城市控制力的相关研究中,除了传统的人口、经济等属性数据外,研究对象高度集中于生产性的工作空间,即制造业企业和高端生产服务业企业。但卡斯特对其流动空间的理论阐述中明确表述了商务人士除工作地点以外的以高端消费者服务业为代表的消费性空间也应纳入流动空间的控制层-商务精英层之中的观点。因此,在对城市控制力结构的研究中,高端消费者服务业可以成为制造业企业和高端生产者服务业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从高端消费者服务业视角出发,通过对高端时尚消费品销售网络空间分布的研究,在多个层面对中国城市的高端生活服务控制力中心结构进行解析。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城市控制力中心在中国国土范围内呈现菱形结构,从东部直接跳跃至西部,中部呈现为低洼地带;②三大城市群内部的城市控制力多中心结构开始显现,其中长三角地区的发育较为明显;③西部和东北仍呈现单中心据点发育格局。  相似文献   
8.
罗震东  何鹤鸣  韦江绿 《地理科学》2012,(10):1193-1199
基于日常公路客流的城市间关系与结构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省域空间结构研究方法。作为城市间人流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公路客流从动态关系视角反映了城市间的功能结构,更为清晰地展现省域空间的内在关系特征。通过对公路客流替代数据的进一步精确化,全面分析了安徽省域城市间每日公路客流的强度特征与结构特征,主要结论为:①省域整体呈现单中心的结构特征,受省域中心城市合肥直接影响并紧密联系的城市有巢湖、六安和淮南,三者是构筑合肥都市圈的主体;②以芜湖、马鞍山、安庆、铜陵为主体的皖江城市带城市间联系紧密,是安徽省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其影响和联系范围包括池州和宣城,其中芜湖、安庆是皖江城市带的枢纽城市;③皖北地区城市间关系较为薄弱、分散,阜阳-亳州、淮北-宿州以及蚌埠-淮南三对城市间联系较为紧密,是皖北3个重要的城市发展组团,其中淮南是皖北区域链接合肥都市圈的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