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新疆塔木-卡兰古铅-锌(铜)矿带区域控矿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木-卡兰古铅-锌(铜)矿带位于塔里木古陆西南缘,NNW向晚古生代裂陷槽中。受NNW向同生断裂带的制约,矿带呈NNw向带状展布,等距发育的次级褶皱-断裂与主断裂交汇构造区控制着矿田等距分布。下部碎屑岩与上部碳酸盐岩过渡层位是铅-锌矿和铜多金属矿化的赋存部位,在上部碳酸盐岩层中形成碳酸盐岩型铅-锌矿,下部碎屑岩层中形成碎屑岩型铜多金属矿;富镁碳酸盐岩/白云质角砾岩是控制铅-锌矿化富集的主要岩性条件,碳酸盐岩/角砾岩与矿化密切空间关系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铅-锌矿床形成于泻湖沉积环境,具有海底热卤水喷流成矿成因。  相似文献   
2.
中亚成矿域斑岩铜(钼)矿带的认识与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中亚成矿域斑岩铜(钼)矿带的认识,起源于哈萨克斯坦滨巴尔喀什—伊犁火山侵入岩带的划分和地球物理场的确认。尤其是对哈萨克斯坦—准噶尔环状磁力异常带的厘定,奠定了中亚成矿域斑岩铜(钼)矿带的地球物理基础和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地块外缘火山-侵入岩带的耦合关系,最终建立起哈—中—蒙中亚成矿域斑岩型铜(钼)矿带的雏型。  相似文献   
3.
新疆晚古生代裂谷中同生断裂的控矿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晚古生代裂谷中同生断裂具有明显的控矿作用,体现出"三同一体"和多组断裂构造交会的区域构造特征.以构造的不同级别、期次,对矿带、矿田、矿床予以控制,在构造交会和构造复合地段使矿田或矿床就位.由于构造的近等距性发育,从而制约矿田或矿床的近等距分布,更由于裂谷同生断裂的多次开合和地质动力性质转换,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矿种、多类型、且具有矿种分带性的综合矿产链.  相似文献   
4.
新疆伊犁博古图萨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胡庆雯 《矿产与地质》2007,21(4):452-455
博古图萨依金矿床位于中轴断裂北侧火山沉积盆地中,具有在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中的构造、岩相、岩浆岩三相结合的控矿特征。通过对该金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总结,探讨了金矿床(矿体)的富集规律。研究认为,地层(大哈拉军山组)、构造(交会区各类构造)、岩性(凝灰角砾熔岩)、次火山岩(钠长斑岩)、载体(石英脉)、蚀变(粘土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六大因素组合是博古图萨依金矿的宏观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5.
新疆青河科克萨依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构造演化模式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科克萨依金矿床为典型的韧性剪切带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床,它与克孜勒它乌推覆构造系统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成因联系,其变形作用以韧性变形为主,具典型的深层次变形构造组合特点,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3个重要的构造演化阶段,即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中期的变形分解阶段和晚期的液压致裂阶段,从而建立了该剪切带金矿床的构造演化模式。早期的剪切片理化阶段仅具微弱的金矿化;中期变形分解过程中,含金流体的渗流导致水热蚀变和金在递进缩短应变域的大规模沉淀,形成了主成矿期的金矿化;在晚期液压致裂阶段,含金流体涌入张裂隙,形成高品位、小规模的含金石英脉。  相似文献   
6.
胡庆雯 《矿产与地质》1998,12(4):287-289
随着地勘行业改革深化,作为其重要组成的地质档案工作应加速改革步伐。在保证地质档案资料实体处理基础上,加速地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地矿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是地质档案工作改革方向。认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地质档案工作格局,档案资料标准化和地质档案工作者素质提高等是开发利用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疆西域系构造是建立在多岛洋盆的构造基础之上,沿着新疆地壳结构面的地球动力学运动轨迹发展,是具有继承性、新生性和走滑性的一组NWW—NW向的构造体系,广泛发育在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它以弧形(环形)、,形、格状形式与先存构造碰接。构成岩体型、盆地型、断裂型三类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制约着矿床的生成乃至大一超大型矿床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中亚成矿域中的斑岩型铜(钼金)矿,有别于滨太平洋区的斑岩铜矿,它们大部分是形成于大洋消亡之后,与A型俯冲或后碰撞阶段的构造岩浆作用有关,并非都形成于岛弧发展阶段,且常与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产于陆相-亚陆相火山岩内)时间相随、空间相伴,两者属于一个统一的岩浆系统;浅部是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深部是高温斑岩型铜(钼金)矿,其成矿特点表现出两者元素组合连续、过渡与转化,两者类型相随相伴。  相似文献   
9.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砂岩铜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前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萨热克铜矿位于托云中新生代拉分盆地西南缘与东阿赖褶皱带之间的次级中生代断陷盆地中。矿床受NE向向斜构造和层间断裂控制,矿体呈层状赋存于白垩系特定的层位和碎屑岩建造中。根据矿区矿化富集规律和地质地球化学勘查成果,认为该区具有中一大型铜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回顾乌恰构造拉分盆地的地史发展与构造演化,厘定出白垩纪-新近纪碎屑岩沉积盆地;建立起层次性砂岩型铅锌铜铀矿成矿系列,划分出白垩世早期河流边滩相沉积铜银矿、早-中期平原三角洲相沉积铀矿、晚白垩世早-中期海相-亚陆相沉积铅锌矿及新近纪早中期残留湖相沉积铜银矿和上部层中钼铀矿五个含矿层位,指出海侵前和海退后是陆相砂岩型铜银铀矿的成矿环境,而海相建造系列的亚陆相沉积建造是铅锌赋存的古地理条件;并从大地构造背景、古地理演化环境、控矿构造性状、物源及其他有关成矿因素进行粗浅的综合与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