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分形在储层参数井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地震资料难以实现储层薄层的预测,分形理论的引入,可弥补这一不足.以具有连续性和等间距采样点的测井资料为基础,以分形分析理论为手段,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研究.根据分形地质统计学中对储层参数的研究,得出其分形理论模型,并通过VisualBasic语言编程,在计算机上实现了某地区4口井储层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的井间预测,其结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说明将分形理论用于储层参数井间预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近年获得了工业气流,储层压力较高,储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灰岩与泥微晶灰岩,物性较差,储集空间以铸模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且储集层横向变化大,纵向差异显著,总体看,该区储层发育欠佳。通过研究区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分析、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以及与邻区普光气田储层成岩作用对比分析,对通南巴地区的储层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研究发现,通南巴地区飞三段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沉积成岩环境的限制,白云化作用非常微弱,基本不发育白云岩储层,这导致本区储层较差;(2)原生孔隙基本消失殆尽,溶蚀作用成为飞三段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同生期的溶蚀作用在各期溶蚀作用中占主导地位;(3)由于在中—深埋藏阶段没有烃类注入,飞三段储层基本无TSR反应,破坏性成岩作用相对增强,储层无法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