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质学   9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1.
本法在热的稀HCl溶液中,用7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Pt和Pd,并在溶液冷却后用活性炭富集剩余的Pt和Pd。与使用单一的富集剂相比,具有富集率高,选择性和重现性好等优点。同时,本法对野外分析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试剂 Pt和Pd标准溶液,浓度均为1μg/ml(2+1HCl介质)。 7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2.
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矿石中锰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范福南 《岩矿测试》2005,24(3):235-236
采用过硫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锰时,可在低酸度(0.18mol/LH2SO4、0.29mol/LH3PO4)和大体积(300mL)溶液中氧化Mn2 至Mn7 。所测得的结果十分稳定,回收率为100%。采用管理样分析验证方法,其结果与铋酸钠容量法结果一致。对于w(Mn)=11.36%的试样进行10次分析测定,RSD=0.33%。方法可测定w(Mn)≥0.01%的常见矿种样品。  相似文献   
3.
根据矿物差热曲线特征温度,拟定使用热重差分析岩矿中全碳、结晶水、硫化物硫和二氧化碳等项目的灼烧温度范围,并进行热重差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其他方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4.
将KHSO4加入在小体积(1mL)试液中,以K2SO4·PbSO4复盐形式沉淀分离Pb,再用NH4Ac溶液热提Pb,1mgPb的平均回收率为100.66%;滤液再蒸至1mL小体积,加入NaCl NaOH小体积两次沉淀分离Fe、Ti、Mn等干扰元素,存在于滤液中的Zn平均回收率为100.5%。分离所得的含Pb2+和Zn2+的溶液用EDTA分别进行滴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w)由0.5%下延至0.01%;测定结果与极谱法相一致;精密度(RSD,n=10)试验Pb为2.6%,Zn为1.4%。  相似文献   
5.
范福南  邢富  范秀娥 《岩矿测试》2002,21(3):219-222
利用BaSO4在高热H2 SO4中能定量地形成液态Ba(HSO4) 2 ,而当含Ba(HSO4) 2 的浓H2 SO4溶液被稀释时 ,又能重新定量析出BaSO4这一性质 ,拟定出高热H2 SO4溶解重量法测定矿石中的钡。方法用于矿石、重晶石单矿物中BaO和BaSO4的测定 ,结果与碱熔BaSO4重量法、BaCrO4容量法、外检结果相一致 ,精密度试验结果 ,相对标准偏差RSD(n =1 0 ) <5 %。  相似文献   
6.
矿石中稀土总量快速分离法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福南 《岩矿测试》2000,19(3):217-220
半微量量取样,碱熔,掩蔽剂提取,用20g/L Na2CO3-1g/L水杨酸钠混合洗涤济洗除在稀土沉淀中的铀和钍,分取制得的试液用偶氮胂III光度法测定稀土总量。可测范围的质量分数(W/10^-2)为0.01~12.00,准确度与PMBP-苯萃取法所得结果相符,精度度(RSD,n=12)为2.8%。  相似文献   
7.
EDTA容量法连续测定钙和镁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进了用EDTA连续快速测定矿石中钙和镁的方法。在用EDTA滴定钙之后的溶液中加入NH4Cl,使溶液中的碱度降低至pH10左右,以Mg(OH)2沉淀溶解为标志,加入pH10的缓冲溶液,补加K-B指示剂,用同一EDTA标准溶液继续滴定镁。此法克服了用HCl调节pH值法滴定镁结果系统偏高的缺点,经大量生产考察,结果准确,稳定,与分别滴定后从钙镁合量差减法和外检结果十分一臻,对ω(MgO)为21.10%的样品进行精密度试验,其RSD(n=10)为0.6%。  相似文献   
8.
范福南  范大亮 《岩矿测试》2001,20(3):224-225
设计了一个小体重测定瓶,拟定了小体重测量方法,体重测定的结果与浮力称量法结果相一致,相对标准偏差为0.84%(n=10)。  相似文献   
9.
大理岩型石墨矿中固定碳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福南  王春福 《岩矿测试》1999,20(2):135-138
用稀王水溶解样品,过滤,洗涤,以消除碳酸盐,硫化物,可溶性铁,浮炭,有机物和化合水对测定固定碳的干扰。在600℃灰化滤纸并线化固定碳90min称重,然后在1000℃灼烧至恒重,前后两次重量之差值为固定碳的结果。与原用850℃灼烧重量法相比较,该法避免了固定碳在第一次灼烧中被氧化损失,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与吸收重量法和气体体积法相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