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红五地区抱板群经历了漫长的多期变形作用过程,总体呈现出由深层次→中浅层次的构造变形景观,属一套总体有序、局部无序的构造岩层。变形相分析表明赋存于该构造岩层中的晶质石墨矿和伟晶岩型白云母矿形成于固态流变阶段,认为在亚南甫背斜的东、西两侧分别存在新的隐伏晶质石墨矿和伟晶岩型白云母矿。  相似文献   
2.
莫位明 《广东地质》2001,16(2):42-46
根据地层的变形变质特征,将琼西南千家地区的地层(狭义的)划分为岩石地层、构造地层及构造岩层3个系列。从各类地层的变形变质特征来看,该地区至少发生过6次重大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3.
海南千家地区主要断裂带特征和控岩控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千家地区断裂带主要有NE、NW、SN向,力学性质为张扭性和压扭性,生成于燕山期。SN向断裂带形变和蚀变程度最强烈,以强烈富集Ag、Pb、Zn、Au、Mo为特色,元素分异富集能力极强,元素的分带现象较明显,其控矿作用较强。NE向断裂带元素含量波动幅度大,常呈现出不同的元素组合分带。而NW向断裂带控矿作用相对较弱,元素含量波动幅度小,聚集能力相对较差,分异程度低。   相似文献   
4.
大村韧性变形带主要由糜棱岩系列岩石组成,其强应变带和弱变形域分带明显。发育线理、面理、褶皱构造。变形差应力为34.1~62.2MPa。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Au,Ag,Pb,Zn和As等亲硫元素组合于构造带中贫化,Cu含量变化不明显,Sb,Sn和Bi等“中高温”元素则富集,反映了构造带大致形成于中高温环境,与矿物变形相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5.
海南岛古生代弧状构造带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海南岛古生代弧状构造带发育于EW向九所-陵水构造带以北的广大地区,席卷中元古界至晚古生界,生成于海西期,并持续至印支期,控制了同期的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和沉积盆地西浅东深的古地理格局。通过对该弧状构造带的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及动力学背景进行的探讨,研究认为,其生成可能与古特提斯收缩闭合有关,并呈现出由西向东的剪式闭合特征。而弧状构造带的厘定将为海南岛基础地质的研究以及地质找矿工作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及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南岛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部位, 区内构造复杂.根据沉积地层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 海南岛存在元古代的古老变质基底, 以九所-陵水断裂为界, 可进一步划分为南部的三亚块体和中北部的五指山块体.二者的基底组成及特征明显不同, 三亚块体的基底属南海-印支地块的一部分.五指山块体在早元古代末期地壳初步固结, 形成古陆的雏形; 中元古代大规模构造热事件(1.63Ga、1.4Ga) 形成了海南岛中北部地区成型的、稳定的结晶基底; 晚元古代(0.95Ga) 构造活动相对和缓, 已固结成型的古陆局部增生.此间深大断裂即开始活动并控制前寒纪基底构造格局和演化, 五指山块体的空间范围几乎遍及整个海南岛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中部古生代盆地经历了多阶段、多旋回的演化发展,总体处于一个SN向伸展的区域性构造环境中,地壳由南至北发生裂解,形成了近EW向的早、晚古生代海盆。早古生代海盆自寒武纪地壳的裂解至志留纪的闭合,表现出多阶段或多幕次的早张晚压的环境背景中,地壳以差异升降运动为特点,并最终在志留纪末隆起为陆,缺失上、中泥盆统的沉积。晚古生代盆地具有盆地西浅东深的格局,经历了由西至东的剪刀式消减闭合过程,岩浆作用从西到东呈现出由老至新的演化,并形成了略向南面突出的EW向弧形展布的花岗岩带和构造带。  相似文献   
8.
洛基韧性剪切带岩石有糜棱岩化花岗岩、初糜棱岩和糜棱岩,为中浅层次中低温中高应变速率变形的产物.岩石物质组分交换强烈,随变形程度增强,微量元素由亲石、亲硫元素的富集向贫化方向转变,亲铁元素则相反;对环境具指示作用的FeO/ Fe2O3比值逐渐增高,反映岩石变形由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转化.以Al2O3守恒为限制条件,从原岩→糜棱岩化花岗岩、糜棱岩化花岗岩→初糜棱岩、初糜棱岩→糜棱岩,质量和体积变化分别是:+6.54×10-2、-1.19×10-2、-5.43×10-2,表明岩石变形过程中质量和体积基本守恒;糜棱岩化花岗岩和初糜棱岩的变化过程表现为基性成分迁入、酸性成分带出,糜棱岩则相反.构造作用加剧了稀土元素的分馏,降低了δEu亏损.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层的变形变质特征,将琼西南千家地区的地层(狭义的)划分为岩石地层、构造地层及构造岩层3个系列.从各类地层的变形变质特征来看,该地区至少发生过6次重大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沉积物自下而上可划分为白垩系鹿母湾组、抱万组、白石岭组,据红盆沉积物的性质、结构及原生沉积构造,将盆内沉积物划分为冲积扇相、瓣状河流相、洪冲积平原相及湖相4种不同的沉积相,河道、片汜、泥石流、泥流、筛积沉积等10种不同的成因类型。盆内沉积作用形成了冲积扇相、瓣状河流相和滨湖相3种不同的沉积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