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3篇
地质学   4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安金矿区细粒正长花岗岩是小兴安岭燕山早期与吉黑东部斑岩型-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带组成岩体之一.为了解区域燕山早期岩浆演化和大规模钼多金属热液的成矿作用,进一步提升东安金矿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程度,对该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讨论了岩石成因、岩浆源区和构造背景.获得细粒正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184±2 Ma,MSWD=1.2,为早侏罗世.岩石富硅和钾(K2O/Na2O值为1.46~1.81),低钙、镁和Mg#(Mg#=12.79~23.52),A/CNK=1.05~1.14,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系列岩石.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不相容元素(Th、U),亏损高场强不相容元素(Nb、Ti等),轻、重稀土元素分馏强烈,轻微负Eu异常(Eu/Eu*=0.76~0.92).综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Harker图解、Ce-SiO2和(K2O+Na2O)/CaO-(Zr+Nb+Ce+Y)判别图解确定岩石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锆石的176Hf /177Hf值为0.282 588~0.282 775,εHf(t)值为-2.35~+3.94,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973~1 386 Ma,岩浆源区应主要为起源于亏损地幔的中新元古代新增生陆壳的部分熔融,有硅铝质地壳物质的加入.研究表明,岩石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大陆弧后伸展和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幔源岩浆底侵为地壳熔融提供了热动力.燕山早期伸展体制下大陆岩浆弧环境的中-浅成、高钾钙碱性花岗质小侵入体是吉黑东部斑岩型-矽卡岩型钼多金属矿床找矿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鹿鸣钼矿是伊春-延寿成矿带内近年发现的大型斑岩钼矿,矿区主要出露含矿的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不含矿的花岗闪长岩及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四种岩性。二长花岗岩与花岗斑岩具有相似的低Sr高Y等地球化学特征,形成于194.8±0.7Ma~184Ma前后的早侏罗世,是斑岩型矿床的赋矿围岩。花岗闪长岩及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含有暗色岩包体,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但以高Sr、低Y及富Na为特征,部分地球化学指标与中国东部埃达克岩极为相似,形成于176.2±2.1Ma并与辉钼矿Re-Os法获得的成矿年龄一致,被认定为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母岩。高Sr和低Sr两类花岗岩形成于不同的构造背景,与中生代时期中国东部及其邻区几次重大地质事件密切相关。鹿鸣斑岩型钼矿床与中侏罗世太平洋板块俯冲在高氧逸度条件下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高侵位有关。鹿鸣矿区埃达克岩的发现表明中侏罗世太平洋板块已经发生了萎缩与消减,与之相关的岩浆作用及成矿应该具有广泛的区域性,扎实的岩石学工作可为区域更多斑岩型矿床的发现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3.
用矿物原料合成4A沸石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实验用原料矿物结构的分析,侧重于合成工艺及合成条件等方面的探索,生产出高性能低成本的4A沸石。主要性能指标:钙离子交换率315CaCO3mg/g干沸石;相对白度95;平均粒径3μm。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石拐盆地召沟组植物群及地质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研究石拐盆地中侏罗统召沟组植物群由18属31种组成,分属于真蕨类、苏铁类、银杏类、茨康类和松柏类。其组成特征表明,该植物群属于中国北方温带植物地理区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晚期组合,时代为中侏罗世早期。  相似文献   
5.
鸡冠山斑岩型钼矿床是西拉木伦钼矿带上最近发现的重要大型钼矿床之一。本文通过对鸡冠山斑岩型钼矿床赋矿岩石的岩相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确定了这些岩石的岩性主要为花岗斑岩、流纹岩、流纹斑岩、粗面岩、粗面斑岩及辉绿岩,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及钾玄岩系列,为准铝质-过铝质岩石。样品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配分模式,LREE/HREE变化于3.94~7.87,(La/Yb)N介于3.59~8.19,除了辉绿岩之外均具有铕(Eu)元素亏损的特点(δEu=0.10~0.68)。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表现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特征。根据赋矿围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推测中酸性岩岩浆源区为地壳,岩浆演化过程中可能经历了磷灰石、黑云母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或分异出富含挥发分的P元素的热液,揭示该矿床是在燕山运动强挤压期后的伸展环境下形成的,是亚洲东部大陆地壳的"蠕散"和"伸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中侏罗统延安组植物群与古气候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中侏罗统延安组为一套以河流滨湖相沉积为主的中粒中细粒长石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黑色页岩、粘土岩夹煤层。其中产大量的植物化石,计20属39种。经分析认为,这个植物群是一个属于我国北方区以Coniopteris-Phoenicopsis为代表的中侏罗世早期植物群,植物群组合反映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中侏罗世为偏潮湿的暖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7.
吉林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时代讨论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通过对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1号含矿超镁铁质岩体和8号不含矿镁铁-超镁铁质岩体进行单矿物40Ar-39Ar法测年,得到与铜镍硫化物矿床相关的角闪石与黑云母结晶年龄分别为250 Ma和225 Ma,这一结果与前人所报道的K-Ar法年龄有明显的差异.结合与热液矿化相关的斜长伟晶岩锆石SHRIMP法年龄216 Ma,认为镁铁-超镁铁质岩形成于250 Ma左右的印支早期,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形成时间晚于含矿岩体,大约为225 Ma前后的印支中期.216 Ma前后的岩浆期后热液叠加对成矿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红旗岭3号含矿岩体地质年龄及其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号和7号岩体为代表的红旗岭铜镍硫化物矿床,是兴蒙造山带中典型的岩浆熔离型矿床。矿区内共有30多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3号岩体是其中的含矿岩体,多年来因其地质产状与主要含矿岩体不同被认为形成于燕山期。本次工作对采自不同深度岩心样品中的单矿物角闪石进行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228.2±3.0 )Ma的坪年龄和(230.1±7.1)Ma的等时线年龄。该年龄和近年发表的红旗岭1号岩体地质年龄基本一致,说明它们均为早印支期岩浆作用的产物。通过对比分析1号和7号主含矿岩体与3号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发现,无论是稀土元素还是微量元素图解均显示了它们具有相同的配分模式,暗示了这些岩体的同源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西乌旗阿拉坦高勒含钒钛磁铁矿的辉长岩岩体主要由中--粗粒的狭义辉长岩、角闪辉长及橄榄辉长岩、细粒辉长岩和辉绿岩等复合而成。不同钻孔岩心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研究发现,Al2O3 含量为14. 5% ~ 19. 65%,K2O + Na2O 含量为3. 03% ~ 4. 7%,P2O5 含量为0. 11% ~ 1. 04%,总体上,主量元素具有高铝、低碱、不均匀富磷的特点,属于里特曼指数σ < 4 的钙碱性系列岩石。( La /Yb) N 为1. 40 ~ 6. 54,( Gd /Yb) N 为1. 38 ~ 2. 09,表现为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表明岩浆来源于地幔物质的低程度部分熔融。辉长岩δEu 为0. 53 ~ 1. 18,Eu 元素异常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相似的微量元素配分特点,一方面揭示了不同岩石类型具同源性特点,另一方面结合岩相学研究,也为该岩体历经岩浆分离结晶--多期脉动侵位--流体叠加成矿的成因机制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脉状金矿定位预测的关键——主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3个脉状金矿矿床(体)定位预测的实例说明,主控矿因素在矿床(体)定位预测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战略"指向作用。内蒙古赤峰热水金矿的主控矿因素为宽缓闪长玢岩脉,其上方约100~300 m范围内为工业矿脉集中产出的部位,控制了主要矿脉群和工业矿体的空间分布。山东招远界河金矿的主控矿因素为位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岩体与玲珑花岗岩体外接触带附近的断裂交汇部位(构造结环)。山东平度旧店金矿的主控矿因素则为北西向硅化带,主要的含矿石英脉均分布于其两侧约2 km范围以内。确定主控矿因素是矿床定位预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矿山资料二次开发、详尽的矿床地质研究以及物化探资料的综合利用是确定主控矿因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