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4篇
  2009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一九四五年,黄汲清教授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中,把吉林省北部地槽区划为古亚洲构造域天山——兴安地槽区的吉黑褶皱系和内蒙——大兴安岭褶皱系。然而,从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区域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积累了丰富的区域地质资料。笔者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任纪舜、姜春发同志的具体指导下,于1981-1984年对吉林省及其邻区前人积累的区域地质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吉林省北部地槽区是以递进式转化的华力西地槽(早) 印支褶皱带。  相似文献   
3.
浮顶油罐的防雷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顶油罐存储的油体都比较容易挥发,油气积聚在浮顶下方,如果防雷措施不到位,在发生雷击事故时,极易遣成巨大损失.根据检测经历,结合相应的规范,阐述如何实施浮顶油罐的全面防雷检测,并总结了对该类油罐检测时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大地构造位置横跨中朝准地台和天山一兴安地槽区两大构造单元。南部台区从青白口纪到二叠纪末处于地台发育早期稳定阶段,而北部地槽区从寒武纪到早二叠世末则经历了地槽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时期。早二叠世末,由于北部槽区大面积升起,大规模海浸业已结束,  相似文献   
5.
笔者认为吉林省北部吉黑褶皱系,是属地槽封闭的第三种型式——递进式转化。本文就其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