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5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太行山屹立在华北平原西侧,气势磅礴,巍然突兀。在地质构造上,适位于中朝陆台中枢地区,历来为地质工作者所重视,因而论述颇多。有人认为太行山是以褶皱运动为特征,为燕山运动的产物;有人认为太行山系发生于燕山运动末期的断裂束,属山西隆起的次一级构造单元。其构造特征基本上和北京西山相同,表现为开阔背斜或向斜,并有穹窿构造及拗陷盆地伴生,断层较多,虽然有时也有倒转褶皱及逆掩断层存在,但比较罕见。   相似文献   
2.
简论煤的热力变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煤的变质与温度、压力、时间因素有关。但具体谈到煤的变质问题,其中因素究竟是以何者为主,目前还是有争论的。至于热力来源亦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来源于地壳深处(区域变质学说)或构造运动(动力变质学说);有人认为来源于接触煤层、煤系的岩浆岩(接触变质学说);有人认为热力来源可能与煤田深部或旁侧的巨大岩浆岩体有关(热力变质学说)。目前多认为煤的热力变质主要是靠岩层下部隐伏岩体的热量的传导,而对岩浆中的气体挥发分物质所带来的热量对煤的变质作用的影响则考虑甚少。但是我们认为,由岩浆内喷发的气体挥发分的作用对煤的热力变质可能是起主要的作用,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1973年,河南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在登封煤田芦店—告城盆地边缘发现三叠系大面积直接覆盖于山西组底部主要可采煤层之上,缺失近千米二叠系以上地层的特殊构造,并经十余年的勘探,“解放”了几亿吨原来认为因埋深而无法开采的煤炭储量,取得了丰硕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地台,西以宝鸡南北向大断裂为界,东与吕梁山毗邻,南为渭河断谷,隔河(渭河)与秦岭南北遥遥相望,从宝鸡而东一直到韩城地区,为华北陆台的一部分,是为地台本部所属的范围。过此而西,即属于过渡带。这种区分基本上已为大家所公认,但根据作者多年来在此地区观察了解,这种区分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故撰此文,以说明真象,不妥之处,尚希地质界同志予以教正。   相似文献   
5.
自一九五九年以来,作者曾先后数次赴安康一带进行调查和了解,对安康地区南秦岭褶皱带的地层构造概貌有所了解,认为前人对该地区一些地质问题的看法,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故撰此文,不妥之处,望同志们批评指正。一关于“过渡带”及其主要构造形态有关南秦岭褶皱带南侧“过渡带”的归属问题,有人认为系地槽型沉积,应划归南秦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