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东八宿地区泛非期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卡穷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出露于藏东八宿县同卡地区,是藏东地区首次发现的泛非期花岗岩.卡穷微陆块呈岩片状夹持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卡穷岩群构成卡穷微陆块的主体,卡穷岩群是由花岗岩、花岗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黑云斜长变粒岩、退变榴辉岩等组成的构造地质体.卡穷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获得的锆石SHRIMPU-Pb年龄为507Ma±10Ma,为泛非事件的岩浆活动记录,进一步证实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以南是泛非期基底,为解决青藏高原南部的构造演化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
藏东吉塘地区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察雅县吉塘镇澜沧江以西的酉西和泄巴发现冰海杂砾岩,是藏东地区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以东首次发现的冈瓦纳相沉积岩,基本特征与青藏高原南部的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相同,而吉塘镇澜沧江以东的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与古生物则是典型扬子型的。冰海杂砾岩的分布范围大致代表冈瓦纳大陆塔尔切尔冰期影响的空间,并具有时代对比价值。这些资料可能说明一个事实,藏东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冈瓦纳大陆的东部边界为北澜沧江断裂带。  相似文献   
3.
西藏羌塘盆地东部中-上侏罗统沉积特征及沉积相划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详细野外剖面测量基础上,对羌塘盆地东部中-上侏罗统剖面主要岩类的宏观特征(颜色和构造)、物质组分、结构及磁化率等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区碎屑岩主要为砾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等岩类,磁化率值呈现低→高→低→高→低(雀莫错组→布曲组→夏里组→索瓦组→雪山组)的规律性变化。综合沉积特征显示雀莫错组和雪山组主要为河流相-河控三角洲相沉积,布曲组为碳酸盐缓坡相沉积为主,夏里组主要为潮坪-泻湖相沉积,索瓦组主要为混积陆棚-泻湖-潮坪相沉积,中-晚侏罗世羌塘盆地古水深在下降的总趋势中呈现浅→深→浅→深→浅的升降旋回,盆地沉积中心由东向西迁移,区域构造演化和全球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盆地沉积面貌。  相似文献   
4.
藏东波密-察隅地区新元古代-寒武纪波密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东新元古代—寒武纪波密群由一套浅变质的活动大陆边缘浊积岩和碰撞型岛弧中酸性火山岩组成,化石稀少,缺乏时代依据。1∶20万区调和新一轮1∶25万区调修测专题研究在波密、察隅、贡山一带共采获微古植物化石21属50种,均为青、皖、浙、赣及滇中地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震旦纪及部分寒武纪早期较原始类型的常见分子。区域上可与高喜马拉雅的肉切村群,滇西的勐统群、公养河群和缅甸的Chaung Magyi群相对比。上述波密群活动大陆边缘浊积岩、碰撞型岛弧火山岩在经历了泛非末期壳源重熔花岗岩侵位(500~600Ma)和褶皱变质作用(644~664Ma)之后,成为冈瓦纳大陆北缘增生褶皱变质基底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藏东丁青蛇绿岩中堆晶辉长岩锆石SIMS U-Pb定年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蛇绿岩的各端元组分出露齐全。纳永拉堆晶辉长岩作为蛇绿岩的端元组分之一,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可能形成于MOR环境。纳永拉堆晶辉长岩获得SIMS锆石 U-Pb年龄为217.8 Ma±1.6Ma。CL照相和测试数据表明,锆石为典型岩浆成因的锆石。锆石定年确定纳永拉堆晶辉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为丁青段班公湖-怒江洋盆的打开时间提供了准确的时间约束。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丁青-碧土段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藏东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丁青-碧土段位于该缝合带由东西向转向南北向的转折部位,夹持于冈瓦纳大陆冈底斯-察隅陆块与泛华夏扬子大陆昌都-思茅陆块之间,经历过强烈伸展、挤压、碰撞、急剧沉降和隆升,是地质构造极其复杂的造山带。其沉积构造环境复杂多样,与该缝合带发展演化有关的岩浆活动极其强烈、频繁,并发育有高压变质带。丁青-碧土-怒江洋盆经历了较为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包括裂谷-初始洋盆阶段、洋盆扩张阶段、俯冲消减阶段、封闭碰撞阶段的发展和演化。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安多高压麻粒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报道了聂荣微陆块中新发现的高压麻粒岩锆石U-Pb定年结果及其围岩花岗片麻岩中黑云母Ar-Ar同位素年代学结果.高压麻粒岩中的锆石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具有核-边显微结构,核部残留锆石具典型岩浆结晶锆石特征,锆石U-Pb年龄541±8Ma~ 834±11Ma;第二类锆石具典型的变质锆石成因的结构特征,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79.0±1.7Ma.花岗片麻岩中黑云母Ar-Ar坪年龄为166.7±1.1Ma.年代学资料显示麻粒岩与其围岩均具有泛非期的年龄信息,麻粒岩的原岩经历了晚元古代-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并于早-中侏罗世发生了峰期高压变质作用改造,该变质事件可能代表着聂荣微陆块与羌南板块的碰撞拼合.伴随着早-中侏罗世的岩浆作用,麻粒岩及其围岩迅速抬升,抬升的时间跨度在13Myr左右,于166.7Ma左右抬升至地壳浅层部位或近地表.  相似文献   
8.
安多地区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以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所夹的聂荣微陆块中新近发现的高压麻粒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石学、矿物学以及变质作用等的较详细研究,确定其早期矿物组合主要为石榴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等,后期发生了较强烈的退变质作用,出现大量角闪石和斜长石,并发育典型的"白眼圈"结构。利用相关的地质温压计估算其麻粒岩相变质峰期T=790~840℃,P=11~15kbar,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T=700~730℃,P=4.6kbar。它可能是燕山期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闭合过程的产物,也可能反映更早期的碰撞事件,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将对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的构造演化或者重新认识青藏高原特别是冈底斯地块的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琼果幅、曲德贡幅(1:5万)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现在沙堆组(原甲不拉组)中产有晚白垩世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的生物分子.查明郎杰学岩群与涅如组(嘎波组)的物质来源南辕北辙,郎杰学岩群的物源来自北侧冈底斯地区,物源性质具有再循环造山带物源的特点,并伴有岩浆和火山作用的印记,暗示冈底斯板片与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在印支造山旋回期间曾发生过拼贴或俯冲消减作用,从而为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藏东类乌齐地区吉塘岩群的构造地层解析及主要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塘岩群沿藏东他念他翁—紫曲—吉塘一线分布,主要由片岩、片麻岩和糜棱岩组成构造岩片集合体,变形强烈,同位素年龄自古元古代—晚古生代,有必要进行解体。通过近年来的填图、测制剖面和同位素年龄的测定,并参考前人的资料及综合对比研究,对吉塘岩群(现藏东他念他翁变质杂岩体)进行了解体,将其分解为前奥陶纪—中三叠世类乌齐片麻岩套和前石炭纪吉塘岩群(>340 Ma)2套地质体。然后将类乌齐片麻岩套划分为5个构造岩石地层单元:前奥陶纪查秋赛岩组(438.2±3.6)~700.0 Ma、早二叠世都拉扎片麻岩单元(282.1±0.91)Ma、晚二叠世加压玛片麻岩单元(254.0±8.0)Ma、早三叠纪世加隆片麻岩单元(246.3±0.8)Ma、中三叠世宁达片麻岩单元(227.0±0.6)Ma。吉塘岩群的解体是该区地层研究的重要进展,有助于藏东基础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