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渭河断陷赋存丰富的地下热水资源.本文叙述了该区地热分布特征,阐明了区内地质构造、深部地质条件对地下热水赋存和水温、水量变化的控制作用,兼论了西安城郊区及地热赋存的地质构造背景.对指导当前和今后这一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西安市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论述了西安地下热水资源概况水化学特征和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探讨了在今后开发与管理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认识和思考的问题。据此提出西安市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需进一步深化,这种深化应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观点。希望对可贵的地下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为科学、有序、合理,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汶川地震野外断裂构造形迹的实地考察的部分资料,结合汶川地震震源机制解等,分析了该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对研究该区域地震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七五”期间对西安地区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质灾害评价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地质、物探、测量、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成果资料,考虑到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介质条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稳定性评价与区划,将西安地区地壳稳定性划分为较稳定、次较稳定、次较不稳定、较不稳定、不稳定五级。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地区主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地质资料、水系统计资料、震源机制解、地震等烈度线及断层位移测量、地应力测量结果等,研究了渭河盆地构造应力场演变,讨论了盆地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对其发展演化阶段进行了初步划分。  相似文献   
6.
渭河盆地构造应力场演变及盆地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西安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基本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西安地区的基本构造格局,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生代地层组合的力学性质具“三元结构”特征。结合地质、地震及大地电磁测深等资料,探讨了地裂缝的成生机制及不同性质地裂缝分布的控制条件。最后,以构造块体的运动方式,地壳介质及其结构,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等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西安地区地壳稳定性,并进行了稳定性区划。资料依据近几年来在该区进行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质灾害评价研究工作所得,并结合了前人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8.
谢振乾 《陕西地质》2013,31(1):72-75,84
建(构)筑物的抗震设防是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只有把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批),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因此,隔震、消能减震技术的研发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十分重大而意义深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在渭南地区开展第四纪地质、地貌调查工作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结合本区磁性地层学研究成果,阐述了沟谷侵蚀作用的方式,并首次将本区约50~55万年以来的沟谷侵蚀分为4个侵蚀期,同时还讨论了沋河沟谷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10.
模糊聚类分析在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与地质灾害评价和研究所取得的地质、物探、测量、模拟实验等方面的成果资料的分析,综合考虑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介质条件等因素,选择了6种影响西安市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作为稳定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了该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分区,将西安市地壳稳定性划分为次较不稳定、较不稳定和不稳定三级共10个区域。在此基础上,对西安市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