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地质学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甘、青交界处民和县史纳村一带早元古宙湟源岩群表壳岩属一套“有层无序”地层,岩石组合为石英岩、绢云(二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石英片岩、含榴(十字)二云石英片岩、角闪片岩等。晋宁旋回主要发生了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出现了从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递增变质带,高峰期变质条件P=3.8×108~4.8×108Pa,T=558~645℃。该套岩层具“褶叠层”性质,新测得Sm-Na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900Ma,为古元古代地质事件。变质作用P-T-t轨迹具逆时针特征,表明此时为活动大陆边缘或是大陆岛弧环境。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湟源岩群表壳岩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碎屑岩Na2O+K2O=5.28×10-2,V/Ni=7,Sc/Ni=1,Sc/Sr=0.1。  相似文献   
2.
祁连造山带东段葫芦河蛇绿岩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葫芦河蛇绿岩主要由蚀变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角闪石岩、层状—块状辉长岩、苏长岩、辉石闪长岩、英云闪长岩、枕状—块状玄武岩、辉绿岩及少量硅质岩、硅质灰岩等组成,形成于震旦纪—早古生代。通过对该蛇绿岩带地质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了论述,认为其形成于近弧的弧后盆地扩张脊环境。提出葫芦河蛇绿岩带属"野马山—木里—拉脊山早古生代结合带"东延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祁连造山带最东段的甘肃华家岭至张家川一带分布的中酸性花岗岩体可划分为2个侵入序列。Ⅰ期侵入体形成于加里东期,以成分演化为主,具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特点,岩浆来自壳幔混合源,其形成于板块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构造环境;Ⅱ期侵入体形成于印支期,表现为明显的结构演化性,具板内A-型富钾碱性花岗岩的特征,是陆内叠覆造山阶段由于壳内拆离滑脱产生的摩擦热使花岗质物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总体上,区内及其邻区岩浆活动伴随了板块俯冲、碰撞、陆内叠覆造山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4.
邓亚萍 《甘肃地质》2004,13(2):40-44
在甘肃康县南部出露的碧口岩群中夹有3种不同类型的砾岩,这3种砾岩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反映不同的成因环境和构造环境。特别是构造砾岩与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相伴生,在区域上研究划分剪切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