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川北—陕南地区奥陶系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洪荣 《地球学报》1988,10(1):201-201
<正> 四川广元及邻区陕西宁强一带奥陶纪地层发育,在地层区划上属于杨子区的最西北缘,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地槽间的过渡带。该区奥陶系研究较早,虽然地层层序和一些大化石序列业已建立,但是不少地层问题的争议一直留存至今,例如宝塔组、西梁寺组时代归属等;另外对该地区奥陶纪牙形石的研究基本尚属空白。 最近笔者在广元三磊坝、谭家沟;陕西宁强赵家坝和双河口等地对奥陶系及其所含牙形石进行了观察和研究,获得不少新材料。  相似文献   
2.
广元—宁强地区奥陶纪宝塔组的“穿时”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陶纪宝塔组在扬子区分布极广,以紫红色或灰白色龟裂纹灰岩,泥质灰岩著称,岩性特殊,野外易识别,是奥陶系上部的一个稳定标志层。地质界中普遍认为该组时代为卡拉道克早期。 最近笔者在四川广元三磊坝,陕西宁强赵家坝和双河口东等地对宝塔组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
牙形石是当代古生物学界引人注目的微体化石之一,它不仅在地质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已广泛应用于石油、煤炭、水文、海洋勘探等许多部门,成为地质学和生产实践中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这主要因为牙形石是一种演化迅速,形态多样,分布广泛,并适应  相似文献   
4.
1980~1982年中法合作的西藏喜马拉雅山地质科学考察工作,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中法双方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对北起申扎—那曲一线、南至聂拉木—亚东一线的广大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地层和古生物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邱洪荣 《地质论评》1985,31(2):125-130
一、前言本文牙形石系我室黄技高同志研究新疆霍城果子沟地区下奥陶统新二台组的笔石时发现的。牙形石与笔石Adelograptus simplex,Tetragraptus(E.)acclinatus和T.(E.)approximatus共生在该组上部(距顶约20余米)的一层厚约5厘米的黑色页岩中。牙形石散布在14块页岩层面上,共42个个体,大小约0.5—1毫米,肉眼所见为白色的小点,在显微镜下可十分清晰观察到其齿体和印痕,并能鉴定出它们的属种。五十年代以前,醋酸未大量应用到牙形石研究领域中,国外不少是在页岩或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佘太镇地区奥陶纪地层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佘太镇地区的奥陶纪地层位于华北地台的最北缘。过去认为仅存在中下奥陶统,最高层位相当于华北地区的上马家沟组,未作进一步划分。1978年,许长城等发现在该地区有上奥陶统曾作过简要的报道。作者等于1979年对该区的奥陶纪地层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7.
潘得尔学会(The Pander Society)即地层古生物一牙形石学会.它是由首次发现牙形石的苏联地质学家C.H.潘得尔名字命名的一个国际性的学科组织.该会成立于1967年,其宗旨是加强全世界牙形石专家相互联系,交流信息、科研成果、研究动态和推广新方法、新技术,促进本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