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09篇
地质学   70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套断陷带大青山山前断裂晚第四纪古地震完整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冉勇康  张培震  陈立春 《地学前缘》2003,10(Z1):207-216
通过沿大青山山前断裂 18个探槽的古地震分析 ,分别确定了 5个段落的 2 2次古地震事件。呼和浩特段 ,距今约 1.9万a以来 7次 ,平均重复间隔时间 (2 4 6 2± 4 13)a ;毕克齐段距今 2 .2万a以来 4次 ;土左旗西段距今 1.1万a以来 4次 ,平均重复间隔时间 (2 94 8± 5 6 0 )a ;土右旗西段距今约 1.1万a以来 5次 ,平均重复间隔时间 (2 2 89± 36 0 )a ;包头段距今 2 .3万a以来 2次。由断层位移量限定法和多探槽校验法判定 ,大青山山前断裂已揭露的古地震事件还不完全代表晚第四纪全断裂的大地震活动历史。只有在呼和浩特段 1.9万a以来、土左旗西段和土右旗西段约 1.1万a以来活动历史基本完整。其它两个段落不完整。这是用这些古地震资料评价该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 ,以及今后进一步工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Two events of Tibet uplifting are revealed by detrital apatite fission track (AFT) age data from Linxia Basin. They occurred at about 14 and 5.4-8.0 MaBP respectively. We interpret the first one to be related to the uplifting of the northern Tibet, which might have resulted from convectively removing the thickened lower lithosphere. The second one is a result of Laji Mountain uplifting. Numerous studie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suggest that the onset time of the deform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time of Tibet attaining to its present elevation is about 8 MaBP. They are approximately coincident with the uplift of Lajishan Mountain. It suggests that the northeastern margin of Tibet propagated northeastwardly to its present site in about 8 MaBP for accommodating the sustained convergence between India-Eurasia plate and for keeping its high elevation. The active block pattern dominating the strong earthquake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continent probably formed at about 8.0-5.4 MaBP.  相似文献   
3.
强震造成的活动地块地壳形变差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 0 1年 11月 14日发生在昆仑山口西的 8 1级地震 ,在地表产生了长度大于 35 0km的破裂带 ,最大水平位移 6m左右 ,为左旋走滑断层。在昆仑山口西 8 1级地震周围不同活动地块内不同构造部位布设的GPS基准站对地震的响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位于柴达木活动地块内部的德令哈基准站在地震的当天观测到 7 5mm的同震位移 ,位于川滇活动地块西南边界带的下关基准站在震后 3d发生了 6 8mm以上的明显位移 ,而位于同一地块内部的昆明基准站和位于祁连山活动地块内的西宁基准站、位于拉萨活动地块内的拉萨基准站震时和震后都没有产生明显的位移。GPS基准站的观测资料表明 ,强震所处的活动地块和其相邻活动地块对强震有明显的响应 ,如果相隔一活动地块 ,则受强震的影响较小 ;在活动地块内 ,活动强烈的边界带或其它活动较强的部位对强震引起的地壳形变的响应明显大于活动强度较弱的部位 ;强震对相邻活动地块影响的差异 ,主要与强震所处活动地块运动时对其产生的作用方式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4.
中新生代南北天山差异性抬升历史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积于天山山前坳陷内部的巨厚新生代地层不仅记录所在沉积区的热历史信息,还记录了物源区的信息。本文选择天山南北两侧山前坳陷中3条地质剖面进行了大量的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和部分样品的热历史模拟分析,来揭示上新世以来天山在南北方向上隆升过程的差异性。采样剖面的选取较前人更加靠近前陆盆地方向,样品所在地层年代更新。结果显示,东秋里塔格背斜剖面中的样品记录了中天山、南天山和背斜区分别在55~65Ma、20~25Ma和5Ma经历了构造隆升。玛纳斯背斜剖面中的样品记录了北天山的三次构造隆升事件分别发生于55~65Ma、20~25Ma和5Ma,其中距今5Ma为玛纳斯背斜带起始隆升的时代。结合前人在相同区域的研究成果,分析得出天山的不同部分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自150Ma以来经历了三期差异性隆升。中生代时期(150~125Ma)表现为山体整体抬升,中生代晚期-新生代早期(100~50Ma)北天山明显早于南天山开始构造隆升,新生代以来(~50Ma)的构造运动以向前陆盆地方向扩展为特征,而隆升起始时间南北差异变小。虽然在南北方向上天山山体隆起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中新生代以来山体物源区的剥蚀速率大体相同。因此,隆升起始时间与隆升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定量关系。天山的不同块体具有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的事实提示在研究大范围构造隆升作用时,应将构造作用作为一个过程来对待。变形在传递的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5.
五、亚太地区的沉积盆地及其构造背景在宏观地质构造单元上,沉积盆地是一种主要的类型,它不仅是石油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聚集的场所,也是80%的人类居住的场所。同时,大多数沉积盆地受断裂或其它类型的地质构造所控制,又是地震发生的场所。因而对沉积盆地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十、地温与热流在板块构造演化中的作用本报告涉及的内容包括“下地壳结构的地热、岩性和流变”和“热流与地温循环”两个专题。由于这两部分内容相近,且报告的数量不多,故将它们放在一起,并着重简介地热在板块构造演化中的作用。地热是研究地球内部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7.
中卫-同心断裂带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闵伟  张培震  邓起东 《地震地质》2001,23(3):357-366
通过对中卫 -同心断裂带中段和西段 7个新探槽的古地震研究 ,并结合前人对中段古地震的研究结果 ,分析确定出 140 0 0a以来中卫 -同心断裂带共发生 6次古地震事件。其中仅有 1次是破裂全带的 ,发生在晚更新世末 ,其它都为全新世以来的次级破裂事件 ,3次破裂中段 ,两次破裂西段。公元 170 9年 7 级历史地震只破裂中段 ,因此推断只破裂中段或西段的古地震震级约为 7 级左右 ;破裂全带的古地震震级应为 8级左右。从时间上看 ,这 6次事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但没有明显的丛集现象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和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针对在活动构造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 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认为应当加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方式、幅度和速率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中应当将第四纪地质与活动构造研究相结合,特别要注重深部构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海原活动断裂带破裂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海原断裂带18个探槽资料的研究,分析得出海原断裂带是10ka以来共发生10次古地震事件,这些古地震事件具有分级破裂的特征,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是沿全断裂的破裂事件,其他都是沿次级段落的破裂事件。在时间上,古地震事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丛集的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西段或中东段(中段)来回迁移的特征。沿全断裂的破裂事件震级约8.5级左右,沿次级断裂的破裂事件震级约7.5级左右。  相似文献   
10.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e tectonics of China   总被引:84,自引:8,他引:76  
Active tectonics is inferred to all the structures which have been active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100—120 ka B.P., are still active recently, and will be active in a certain time period in the future, such as active faults, active folds, active ba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