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1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郑登艳  王震亮  王联国  黄昊 《现代地质》2021,35(4):1114-1123
彭阳地区低幅度构造广泛发育,但由于远离烃源区,油气经历了远距离垂向和侧向运移,导致其对油水分异和与成藏富集的关系不明确。以彭阳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研究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延9层低幅度构造发育特征,结合大量钻井及试采资料,研究了彭阳地区低幅度构造与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彭阳地区低幅度构造广泛发育,以鼻隆构造为主,构造幅度在18 m以上、闭合面积大于2.8 km2的低幅度构造能够形成有效的油水分异和油气滞留效应,可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良好的圈闭作用。研究区成藏受古地貌控制,有古地貌坡嘴成藏和河道源头坡度成藏两种古地貌成藏类型,位于古地貌优势成藏区域的低幅度构造易于大面积成藏。彭阳地区低幅度构造可分为10个构造组合单元,其成藏控制因素因所处研究区位置不同而出现差异。东北部(1)—(5)构造组合近生烃中心且位于侏罗系古地貌优势成藏区域,油气主要受构造控制,油气规模随构造幅度和闭合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西南部(6)—(10)构造组合单元不在古地貌优势成藏区域,低幅度构造是油气成藏的必要条件而非主控因素,低幅度构造的规模和含油气性也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